日歷上的芒種是什么意思 芒種節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
日歷上的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芒種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芒種的簡介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对铝钇呤蚣狻?“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懊⒎N”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芒種的氣候特點
1、雨量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后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霉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到手的莊稼毀于一旦。
芒種后,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后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干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于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
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2、氣溫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位于黑龍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間,最熱的一天37.1℃,就出現在芒種期間。
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在華南的臺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布高溫預報,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芒種諺語
1、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2、芒種谷,賽過虎。
3、芒種不種高山谷,過了芒種谷不熟。
4、芒種插秧谷滿尖,夏至插的結半邊。
5、芒種打火(掌燈)夜插秧,搶好火色多打糧。
6、栽秧割麥兩頭忙,芒種打火夜插秧。
7、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
8、麥到芒種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鐮鉤,騎著霜降收芋頭。
9、芒種忙,麥上場。
10、芒種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