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醫寒露怎樣養生 寒露時節進補注意事項
1、時令飲食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同時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癥。秋季大量上市的許多新鮮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輔助食品。但同是養肺水果功能也會有差異,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有所偏重。
2、時令進補
此節氣宜食養生湯水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如紅蘿卜無花果煲生魚、太子參麥冬雪梨煲豬瘦肉、淮山北芪煲豬橫脷等。
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選用西洋參、燕窩、蛤士蟆油、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其中西洋參味苦,微甘,性涼,入心、肺、腎經,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于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癥;燕窩味甘,性平,入肺、胃、腎經,有益虛補損、滋陰潤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于肺腎不足引起的咳嗽氣急等癥;哈士蟆油味甘、咸,性平,入肺、腎經,有填精益陰潤肺的作用,適用于體虛羸弱、肺癆咯血、燥咳日久等癥;石斛(楓斗)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腎經,有滋陰潤肺,益胃補腎,健腦明目,降火良藥,并具生津止渴,補五臟虛勞,清肺止咳,防感冒等功效,這些都是秋季進補的精品。
寒露進補禁忌:無病進補
秋季神經興奮,食欲驟增,要防止飲食過量。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秋季空氣干燥,把進補的物品制成湯水服用比較適宜。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卜、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
此外要少吃以下食品:
1、不喝冷飲。雪糕、冰磚、冰棒等冷飲易誘發哮喘。
2、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鹽量較高的食物,如咸菜、醬菜、咸筍干、咸肉等咸食。
3、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4、不宜多喝含氣飲料,包括汽水、啤酒、涼茶等。
6、禁吸、喝酒。吸煙可誘發疾病,飲酒能助火生痰,對機體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