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jié)的由來 鬼節(jié)的真正來歷
中國的中元鬼節(jié),具有嚴肅性和孝教性,并產(chǎn)生不少禁忌,比如在鬼節(jié)里,不能獨自一個人去河邊,以免被溺死鬼拖下水,而成為它的替死鬼;做工程的,這一天不能開工奠基,商店和工廠也不選擇在這一天作為開張日子等等。
“鬼節(jié)”源自佛教“盂蘭盆會”。盂蘭節(jié)源于佛教《大藏經(jīng)》中的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jīng),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據(jù)說當時佛陀的學(xué)生,大比丘目犍連(目連的全名)施展天眼通,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卻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因為生前的種種罪行(好殺生、喜大肆烹嚼、生活奢侈揮霍)而墮入餓鬼道,變成了喉嚨細如葦管,肚子卻如水缸般巨大的餓鬼,目犍連用缽盆裝飯菜給她吃,而飯菜剛到母親眼前就變成一堆火炭。
目犍連只好向佛陀求救,佛陀被目犍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佛說盂蘭盆經(jīng)》。按照指示,目犍連與眾僧人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百味五果、飯食素齋供奉地獄里的眾生。挨餓的眾餓鬼終于得到了食物。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所說的“鬼節(jié)”。
鬼節(jié)的傳說故事
道教傳說
“中元節(jié)”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說法。道教經(jīng)典稱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又將“三元”與“三官”相配,說天官神主賜福,生于正月十五。
道家以農(nóng)歷七月十五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屆時地官檢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動物的表現(xiàn),以便定罪免刑。東漢《老子章句》引《道經(jīng)》:“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于其日夜講誦是經(jīng)。十方大圣,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
又《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于是夜誦經(jīng),餓鬼囚徒,亦得解脫。”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道教會舉行“中元普渡”,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順帶祈禱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而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佛教傳說
中元是佛教的“盂蘭盆會節(jié)”,首創(chuàng)者據(jù)說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盂蘭盆”一詞來自佛教的說法,被稱為“屋蘭瑪納”(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懸”的意義,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jīng)中《盂蘭盆經(jīng)》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為旨意,為了使眾生免于倒懸之苦,替孤魂野鬼誦經(jīng)布食。
在民間亦有很多形式別樣的“薦新祭祖”的節(jié)慶活動,其意義與“中元節(jié)”的主旨是相同的,如“麻谷節(jié)”(河北)、“田了節(jié)”(廣東)、“鮮果節(jié)”(布依族)、“搶豬節(jié)”(畬族)、“豐年祭”(高山族)、花衣節(jié)(廣東)、施孤節(jié)(廣西)等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道教、佛教,還是民間的這類節(jié)俗都是圍繞著祭祀祖先、超度亡魂、慶豐收、祈禱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等相同的目的展開的。自魏晉以來,佛道融合,將神佛混為一體,已是民間普遍信仰。又因為這些活動基本都定于七月十五這一日子,所以它們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而形成今日饒富慎終追遠、博愛精神的“中元普渡”習俗。
鬼節(jié)出生的人命好嗎
十五日生:此日生人,夫妻敬重,子孫刑克,強爭好斗,破害前程,卅五之后方來馀慶,男者離租,他鄉(xiāng)發(fā)展,女人克夫,必配硬命,平安之命。
七月十五是鬼節(jié),這天百鬼放假,可以上陽間放松放松。十四的半夜鬼門開,一直到十五的半夜關(guān),所有的鬼必須在鬼門關(guān)閉之前回陰間,否則就滯留陽間成為孤魂野鬼!同時整個陰歷七月也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月份,游魂增多,夜間不能啼哭,不能吹哨,否則易引來百鬼!
在鬼節(jié)出生的孩子稱為鬼仔。也就是說,鬼節(jié)出生的孩子是游蕩的小鬼變成。據(jù)說陰氣重的人容易氣虛,容易胃寒,四肢冰涼,而且很容易招來惡鬼。
據(jù)說中元節(jié)出生的朋友會看見一些不干凈的東西,有的說中元節(jié)出生的人命運會比較坎坷。也有的說鬼節(jié)左右出生的人,大多與地藏菩薩有緣。
但是也有地方將鬼節(jié)出生的人叫天胎,古書上有記載:“五星者,是日月之靈根,天胎之五藏,天地賴以綜氣,日月系之而明。東方歲星真皇君,名澄瀾,字清凝。南方熒惑真皇君,姓皓空,諱維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姓皓空,名德標。(北方)辰星真皇君,名啟咺,字積原。(中央)鎮(zhèn)星真皇君,名藏睦,字躭延。”此名目又見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訣》及《太上飛步五星經(jīng)》等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