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什么意思 春節這個名稱怎么來的
春節是第一個月的第一天,稱為農歷,通常稱為“新年”。這是中國最盛大,最活躍的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長,源于陰朝末期神靈和祖先的犧牲。根據中國的農歷,第一個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日,元辰,元正,元宵,元旦等,通常稱為第一天。
春節這個名稱怎么來的
“春節”一詞最早見于東漢文獻。(后漢書·楊震傳)載楊震上疏安帝曰:“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憔心?!边@里的春節是春季的意思,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春節無關。南宋文天祥<文山集)卷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十<二十四日》詩:“春節前三日,江南正小年?!贝嗽娮饔诩好辏?33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俗稱小年,再過兩天,即二十六日,就是立春,所以詩中的“春節”指立春(所謂“三日”包括二十四日),而非正月初一。
時至清代,有些地方將夏歷的新年年節稱為“春節”?!陡黄娇h志》(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十卷本,西北卷):“春節,元日黎明時,家設香火牲果,盛服,拜天地,次拜灶,次祖考塋中,然后拜父母,見兄長,曰賀年。”山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稱夏歷新年年節為“春節”的資料。但在當時這一名稱鮮為人知,沒有什么影響。
作為新年年節的“春節”的大名普遍為國人所知是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以后的事。1912年1月2日,孫中山通電各省,宣告“中華民國改用陽歷,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于是舊歷的元旦被改稱為“春節”,這在不少民國時期的方志中都有記述?!段陌部h志》(民國十一年鉛印本,華北卷):“民國以來行陽歷,改元旦為春節。”《遼中縣志》(民國十九年鉛印本,東北卷):“元旦為一歲之首日,故稱元旦?!駠脑Q此日為春節?!薄逗辖h志》(民國十八年鉛印本,西南卷):“初一日為元日,民國稱春節。”《林縣志》(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中南卷):“一日曰元旦?!駠侨諡榇汗?。”我們見到的民國時期較早稱夏歷新年為“春節”的文獻是1920年出版的《虞鄉縣新志)(民國九年石印本,華北卷):“元旦即春節?!?/p>
春節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少、,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忙亂景象,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呢!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抨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礫,氣宇不凡?!伤匀焕^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澳辍背牌偶遗暺蹋S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僻僻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老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