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是什么節氣 十二月份的節氣有哪些
十二月節有兩個,分別是大雪節氣和冬至節氣。
大雪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在公歷12月6至8日入節,時太陽到達黃經255°。節氣大雪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天氣更冷,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南方地區降雪量較小,而在北方已千里冰封。
平氣法劃分的節氣,大雪時節分為三候:“一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農諺。
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標示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不是最低。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12月是什么月份
12月是公歷第12個月,是大月,一共31天。農歷十二月叫牛月。
羅馬皇帝琉西烏斯要把一年中最后一個月12月用他情婦的Amagonius的名字來命名,但遭到元老院的反對。于是,12月仍然沿用舊名Decem,即拉丁文“10”的意思。英語12月December,便由此演變而來。
12月的節日
12月的節日/紀念日: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交通安全日
12月3日:世界殘疾日
12月4日:中國法制宣傳日
12月5日:國際經濟和社會發展志愿人員日
12月8日:國兒童電視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一二·九學生運動。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
12月12日:西安事變紀念日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12月19日:聯合國南南合作日。
12月20日:澳門回歸紀念日。
12月21日:國際籃球日
12月26日:偉大領袖毛的誕辰紀念日
12月第二個星期日: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