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怎么過
高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曲水流觴
在上巳節中還有臨水浮卵、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三種活動。在上述三種上巳節水上活動中,以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則是由臨水浮卵演變來的。
曲水流觴后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歷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沐浴
洗澡自古就是祛除疾病的一種巫術。在周代,官民皆潔濯于東流水上,自洗濯祓除,去宿疾為大潔。
薺菜煮雞蛋
民間有“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說法。農歷三月三,摘薺菜,煮雞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軟”。
薺菜煮雞蛋可以祛風濕、清相火,而且還可預防春瘟,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等。
如今的三月三
時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這個節日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
比如在廣西,當地過三月三的氛圍就很濃重。這一天是壯族的情人節,從這一意義衍生出來的更多節日內容,使其成為壯族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不光壯族,貴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為自己的情人節。
上巳節有什么特殊活動
上巳春浴的習俗,發源于周代水濱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專派女巫掌管此事,成為官定假日。“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上巳節也稱女兒節。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城鄉人民還登惠山、鴻山、斗山、西高山踏青。
枸杞湯沐浴
“初三日,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光澤不老。”
枸杞沐浴一般用的是枸杞葉、枝、和根,枸杞根就是中藥地骨皮,清熱涼血、清降肺火,枸杞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用全株枸杞來洗澡,這段時間很合適。
飲桃花酒
“三月三日,采桃花浸酒飲之,除百病,益顏色。”
古代女子早就懂得用桃花酒來美容。采摘桃花花瓣,或未開花苞,15g鮮桃花,不用洗直接浸泡于500g白酒里,一周后即可飲用。
桃花酒可破瘀、通經、活血、美容、治腰脊痛。細飲桃花酒,可化解女子血瘀、血寒、血虛導致的皮膚黑氣、黃氣,活血化瘀消斑。經量過多的人不宜喝桃花酒。
戴薺菜花
“三月三日,取薺菜花鋪灶上及坐臥處,可辟蟲蟻。”
“是月初三日,收薺菜花、桐花、芥菜,藏毛羽衣服內,不蛀。”
據宋贊寧《物類相感志》云:“三月三日收薺菜花,置燈頸上,則飛蛾蚊蟲不投。”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
上巳節的歷史由來
上巳節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后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云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后漢書·禮儀志上》)。后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