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早晨喝還是晚上喝 臘八粥過午不食
臘八粥早晨喝。
對于吃臘八粥這一習(xí)慣,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臘八粥不過午。有句俗語叫“早食粥來年糧食早收”。因此有臘八粥過午不食的傳統(tǒng)。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即是好兆頭。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甜臘八粥的做法
原料:
大米50克,江米50克,小米50克,秫米(即黏高梁)50克,黏黃米50克,薏仁米50克,紅小豆50克,紅蕓豆50克,白蕓豆50克,小棗100克,栗子100克,青梅100克,瓜條100克,葡萄干50克,白糖250克。
做法:
1.將紅小豆、紅蕓豆、白蕓豆淘洗干凈,倒人鍋內(nèi),加水用中火熬煮。
2.將3種豆煮40分鐘約六成熟時,將大米、江米、小米、秫米、黏黃米和薏仁米淘洗干凈,倒人豆鍋內(nèi),用旺火煮開后改用微火煮30分鐘左右。
3.待粥煮至八成熟時,將洗凈的小棗、葡萄干和去皮的栗子倒人粥鍋內(nèi),繼續(xù)熬煮,見粥汁發(fā)粘,再把青梅、瓜條切成小丁,倒人粥內(nèi)拌勻,開鍋后再煮一會兒,盛人碗內(nèi),撤上白糖即可食用。
咸臘八粥的做法
原料:
粳米250克,黃豆15克,芋艿25克,白果25克,荸薺25克,蠶豆25克,栗子10個,青菜250克,豬油75克,精鹽6克,味精2克,桂皮、茴香各5克。
做法:
1.將黃豆、蠶豆洗凈,放在清水中浸泡漲發(fā)12小時。芋艿、荸薺去皮,栗子去殼和內(nèi)皮,均切成小方丁。白果去殼,剝?nèi)ブ虚g的心子。青菜擇洗干凈切絲。
2.將粳米揀去雜質(zhì),淘洗干凈,倒人鍋內(nèi),加入黃豆、蠶豆、芋艿、荸薺、白果、栗子、豬油、桂皮、茴香、清水2000克,用旺火燒沸,再用小火繼續(xù)熬煮30分鐘左右,加入青菜絲、味精,再煮至粥湯稠濃,放人精鹽攪勻即成。
臘八粥的由來
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jì)念法會,稱為成道會、臘八會,并以“臘八粥”供佛饗眾。
佛陀成道日為何要供養(yǎng)臘八粥呢?其緣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達(dá)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以淡泊物質(zhì)來砥礪求道的心愿。漸漸地太子覺悟到:世間的人追逐物欲,沈迷于聲色犬馬之中過份享樂固然不易達(dá)到解脫大道,如果執(zhí)著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證悟菩提,最好是舍棄苦樂二邊,過著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才能進(jìn)趨解脫大道。
太子有了這一番體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凈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但因太子的形體瘦弱,竟疲乏無力的倒在尼連禪河邊,過了一會,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樹枝方站起來,走不了幾步,又癱倒在岸上。
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門橫臥在河岸旁,好像毫無氣力似的,她立時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來供養(yǎng)太子。
太子接受牧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實在無法譬喻。飲后,五體通暢,漸漸的恢復(fù)了氣力。于是涉河過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終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成就正等正覺。
由于牧羊女供養(yǎng)乳糜的典故,后來中國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于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當(dāng)天,以五谷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相沿至今,此風(fēng)氣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也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fēng)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