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400克,青蒜300克,白糖1茶匙,味精適量。
1、臘肉洗凈,放入沸水中煮十分鐘,瀝干水分,切成薄片;將青蒜洗凈,切成3厘米的段備用。
2.將油鍋燒熱,放入三湯匙油。油熱后,將培根片炒香,然后加入青蒜段,一起翻炒。
3、青蒜炒香后,加糖、味精調味。注意:培根很咸而且很硬。用沸水煮可以去除大部分鹽分。另外,用油炒臘肉的時間一定要控制好,防止臘肉變干。
4三高患者不宜吃臘肉
臘肉本來只是湖南、四川的特色食品,但隨著湘川菜在全國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臘肉大軍”。然而,如果我們暫時放開“口味”,從營養健康的角度來看,臘肉對于很多人來說確實不是一種合適的食物,尤其是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患者以及老年朋友。食物。
首先,培根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從重量來看,100克培根的脂肪含量高達50%;不僅如此,培根還含有相當數量的膽固醇——每100克含膽固醇123毫克,比豬肉高50%!大量證據表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是導致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其次,培根損失了大量的營養成分。在制作過程中,肉中的許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幾乎損失殆盡,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C等,全部為零。可以說,臘肉是一種“雙重營養失衡”的食物。這種雙重不平衡對健康的不利影響也可能雪上加霜。第三,培根含鹽量較高。 100克培根中鈉含量近800毫克,是豬肉平均含量的十倍多。長期大量吃培根,可能會不經意間導致鹽分攝入過多,從而加重或導致血壓升高或波動。
因此,對于血脂高的朋友來說,科學選擇和食用脂肪非常重要。吃大量脂肪固然對健康有害,但完全不吃脂肪是不可取的。日常飲食中可使用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植物油,如橄欖油、山茶油,有助于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不過,“油”再好,吃也要適量。每天20-25克就足夠了。
5. 有證據表明培根會致癌嗎?
臘肉的味道十里之外的地方不同,鄰居之間的味道也不同。但即使產地相距遙遠,好的臘肉也是肥而不膩、瘦而不干。一個人吃,一百個人都會喜歡。據說培根會致癌。這有什么科學依據嗎?我們能吃到既美味又健康的培根嗎?
臘肉的香氣來自炊煙,凝結著故鄉的芬芳。煙味太濃了,我根本停不下來。我推開煙霧,寫了三五個字。
孫中山說:“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與科學衛生相吻合,這是其他國家所望塵莫及的”。孫中山先生說的非常對。我們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沒有必要低估自己。孫先生說的很對。我們的食品科學迫切需要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建筑,知道它是什么以及為什么如此。
臘肉熏制時會發生什么情況,如何控制等等,都需要有科學的、定量的標準,才能在與時俱進的現代技術中,制作出深山里古老而濃郁的美味。歐洲研究人員對腌肉制品特征風味物質的組成和形成途徑、發酵成熟機理、原料肉與加工條件的關系以及風味物質的形成等進行了系統研究。西方所謂的“培根”,英文“bacon”的音譯就是煙的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柏樹煙熏臘肉做法,可以貫通中西文化。他們一定有不同的方法柏樹煙熏臘肉做法,但效果相同。
松、柏等傳統香樹香氣濃郁,成為民間傳統臘肉的最佳食材。吸煙時間往往從幾個小時到幾個月不等。民間認為,吸煙的時間與好酒的陳年相似。據說,肉熏得越久,味道就越鮮美。好肉需要熏三年以上。西方國家也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種類的木材來熏肉,但大多是果樹,如蘋果樹、山毛櫸樹、櫻桃樹、山核桃樹等,熏制的肉會充分吸收天然果木不同風格的香氣。
為什么肉熏后會變香?煙的味道和香氣實際上主要來自于木材燃燒產生的煙霧中所含的酚類物質。研究表明,至少有20多種酚類物質與熏肉的味道有關。 。吸煙希望達到的目的是色、香的復合效果,同時還能起到抗氧化和對抗微生物的作用。
然而,我們必須正視傳統卷煙中存在的多環芳烴可能帶來的不利后果。苯并芘最有可能出現在熏肉的熏制中,它可以誘發基因突變并導致癌癥。這是一個科學的結論。因此,在熏制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苯并芘造成的食品污染。嚴格控制熏制溫度在300℃以下,可顯著減少熏制食品中苯并芘的污染。從溫度角度看,傳統臘肉熏制過程中積累的“慢煙”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與科學衛生不謀而合,值得繼續發揚光大。然而,工業化生產不可能復制早前山坡上小作坊的狀態。我們應該做什么?
液體煙在國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也可以借鑒。將具有濃郁香氣的果樹蒸餾或干餾后得到的液體,按一定的配比和濃度直接添加、浸泡、噴灑在肉上,達到理想的熏制效果,讓臘肉無需經過任何處理即可達到良好的風味。吸煙過程。色香味、保質期不僅保留了傳統臘肉特有的色香味,而且大大降低了臘肉中對人體有害的苯并芘、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殘留量。這符合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消費意識。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