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八須:中醫養生之道。不要亂拍,這樣越拍越無力。
在中醫養生領域,“排八須”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調理方法,歷來備受推崇。八須是指人體的八個特定部位,主要包括腋窩、肘窩、腘窩和腹股溝。這些地方被認為是五臟六腑邪氣隱藏、經氣不暢的關鍵部位。通過適度敲擊這些部位,可以調節氣血、疏通經絡、祛邪,從而達到保健、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效果。不過,拍八個空腹照雖然好,但也不能亂拍。否則,拍得越多,身體就會越空,甚至引起不良反應。
1、拍打腋窩:疏肝理氣、調和情緒。
腋窩,又稱“雞泉穴”,是肝經、膽經的運行之處。適度拍打腋窩可以刺激這兩條經絡,疏肝理氣,有助于緩解抑郁、焦慮等問題。對于抑郁、焦慮、煩躁、口苦、胸悶、手臂麻木等肝膽及情緒相關癥狀,拍打腋下尤為適宜。
不過,敲擊腋窩也需要注意力和頻率。過度用力或敲擊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局部皮膚損傷中醫養生之道,導致疼痛或瘀傷。因此,拍打時應以手掌空心輕輕拍打,力度適中,以感覺舒適為宜。同時,女性在經期或懷孕期間應避免拍打腋窩,以免對胎兒或自身造成不良影響。
2.拍打肘窩:養心安神,疏通經絡
肘窩是心經、心包經、肺經的運行之處。適度敲擊肘窩可以疏通這三經,有助于養心安神,緩解心悸、失眠等癥狀。對于反復感冒、咽痛、胸悶、心慌氣短、皮膚干燥發癢過敏等心肺疾病癥狀,拍打肘窩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敲擊肘窩時也需要注意力和頻率。應避免長時間劇烈敲擊,以免損傷局部皮膚或引起疼痛。另外,拍打前應放松身體,調整呼吸,保證拍打過程中呼吸順暢,不要屏氣。
3、拍打腘窩:補腎強腰膝
腘窩位于膝關節后方,是腎經、膀胱經的走行之處。適度敲擊腘窩,可以刺激這兩條經絡,滋養腎氣,有助于緩解腰膝酸軟、小便頻數等癥狀。對于與腎臟、腰腿有關的問題,如腰酸背痛、腎氣郁結、尿頻、尿急等,敲擊腘窩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敲擊腘窩時,也需要專注和技巧。用手掌空心,力度適中輕輕拍打,避免損傷局部皮膚。同時敲擊過程中要保持呼吸順暢,不要屏氣。此外,患有易出血疾病、嚴重糖尿病、皮膚外傷或炎癥的人應避免敲擊腘窩區。
4、拍打腹股溝:調理脾胃、促進消化
腹股溝為脾、胃經所行之處。適度拍打腹股溝,可以調理脾胃,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提高食欲和消化功能。對于食欲不振、腹脹、四肢無力、便溏、肥胖等脾胃問題,拍打腹股溝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敲擊腹股溝也需要注意力和頻率。過度用力或敲擊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局部皮膚損傷或疼痛。因此,敲擊時應手掌空心輕敲,力度適中。同時,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心臟起搏器患者、孕婦以及腰部受到嚴重打擊的人應避免拍打腹股溝。
5、拍攝八須注意事項
1、力度適中:拍打時,應以手掌空心輕輕拍打,力度適中,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2、頻率適當:敲擊的頻率不宜太高,每天1-2次為宜,每個部位敲擊10-30次就足夠了。
3、避風保暖:敲擊過程中應避風保暖,防止風寒之邪通過張開的汗孔進入體內。
4、注意禁忌癥:有出血傾向、嚴重糖尿病、皮膚外傷或炎癥、新骨折扭傷的人、經期或懷孕期間的婦女應避免拍打拔須。
綜上所述,“排八須”是中醫有效的養生方法,可以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祛除邪氣。不過,拍攝八個虛擬物體時也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不要隨意拍攝,以免圖像變得越模糊。敲擊過程中應注意力度、頻率、避風保暖、禁忌癥??等中醫養生之道,保證敲擊效果,避免不良反應。通過科學合理的拍打拔須方法,可以更好地調節身體,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