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美
上周末,2019年教育部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五禽戲創新發展論壇暨2019年上海市學生“五禽戲·武術秀”在上海中醫藥大學舉行。五禽戲作為一項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養生功法,受到越來越多健身愛好者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
圖說:五禽戲越來越火了 圖TP
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創制的。顧名思義,它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有利于五臟六腑的健康。這套練習題是按照五行的順序來的。戲虎強腎壯骨,鹿戲疏肝強筋中華養生益智功,熊戲健脾胃,猿戲養心腦,鳥戲潤肺強表。五獸對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對應人體五臟六腑,即心、肝、脾、肺、腎。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上海中醫藥大學通過挖掘、整理、傳承,形成規定的套路,并將其作為傳統的保健運動進行傳播和推廣。現在,五禽戲課程已被列入上海中醫藥大學一年級學生體育必修課。為二年級和三年級開設了五禽戲兩個班級,并為國際學生開設了五禽戲課程。
在傳統武術中,太極拳和八段錦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吳沁曦又能給他們帶來哪些不一樣的好處呢?體育處處長吳志坤解釋說,學生的身體狀況有待提高,生活習慣不夠健康。五禽戲作為中國傳統的養生功法,流傳廣泛,具有自己的特色。從這里開始,通過課程設計服務更多的年輕人。適當的引導和改變。
圖說:吳沁曦TP
安徽省亳州五禽戲被國務院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此,老師們多次到亳州調研。回國后,他們以講故事的方式創新開發了五禽戲課程。例如中華養生益智功,打虎就是老虎出洞覓食,捕食獵物,吃飽后得到滿足的過程。同時,將五獸戲分為從易到難的不同教學層次,并搭配生動的背景音樂。比如猿戲就借用了電視劇《西游記》。《Remember》主題曲讓學員親身體驗動作要領,增添學習過程的樂趣;而且,五獸表演可單獨練習,復習更靈活,增加練習次數。體育部教師、國家級武術裁判員盧松亭說:“學習五禽戲,要求學員把動作做好,既有顏值又有氣度,才能見效。幫助他體會到精神和精力的提升傳統功法帶來的。”
掌握習題只是五禽戲課程建設的第一層。五禽戲讓人強身健體,也蘊藏著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德育資源。體育部傳統養生體育教研室主任馮金瑞舉了一個例子。傳授打虎動作,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動作要領,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和領會打虎的功效。順利,人就有了健康的心態。同學們悟到:“我們要心平氣和,心平氣和。面對社會的浮躁和復雜,我們要學會靜下心來。”
圖說:吳沁曦幫別人健身的TP
2018年11月,五禽戲成為首批通過教育部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項目。在上海市高校評選的6個項目中,上海市中醫藥五禽戲是唯一的體育項目。學校體育部通過基地平臺,為五禽戲社區創作科普讀物,制定五禽戲運動處方,制定國際課程標準,將這一教育項目推廣到社區、中小學,培養學生'從小對五禽戲的認識和興趣。教學內容已成為學校體育的特色和育人工程。現在,上海市12所中小學近30名體育教師參加了首屆中醫藥文化科普教師培訓班(五禽戲專題)。今年暑假,五禽戲先后赴希臘雅典和西班牙巴塞羅那為留學生提供培訓。五禽戲還出現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夏令營、上海市中小學武術夏令營等培訓項目中。(新民晚報記者金磊)西班牙為外國學生提供培訓。五禽戲還出現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夏令營、上海市中小學武術夏令營等培訓項目中。(新民晚報記者金磊)西班牙為外國學生提供培訓。五禽戲還出現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夏令營、上海市中小學武術夏令營等培訓項目中。(新民晚報記者金磊)
意味無窮
五禽戲是仿生養生,必須模仿五禽獸的動作來修煉。操場上,學員們個個矯健,向右撲去,猶如餓虎撲食。過了一會兒,“老虎”又撓了撓頭,變成了一只頑皮的“猿猴”,打滾溜走了……
圖片說明:五禽戲從模仿五禽戲動作開始。圖TP
練功指導的目的是恢復人的本性,從道中得法。練五禽戲,首先要做到形似,貼近五禽的氣質,從動作上琢磨功法的效果。有一個過程。其實練習之后我才知道,五禽戲中的很多動作都是我們平時缺乏鍛煉和疏通的身體部位和器官。因此,在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下,人會變得壓抑和軟弱,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心狠手辣。循環。練完一套五禽戲后,頓時來了精神,全身舒展,情緒也得到了調整。
有的傳統功法頻率比較慢,動作慢,有的門檻高,基本功要掌握。年輕人甚至小孩子練五禽戲,首先會覺得有趣,不乏味,才能堅持下去。特別是對于孩子來說,練習五禽戲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協調性、平衡性和靈活性。比如猿戲,蹦蹦跳跳,很輕巧,小朋友很喜歡。
五禽戲也是中國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缺乏養生知識。他們經常熬夜加班或者打游戲看劇。了解祖國博大精深的中醫養生功法,有助于他們自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鍛煉習慣。很多學員在練習了五禽戲之后,明白了為什么不應該熬夜,因為熬夜傷肝,也逐漸學會認同健康的生活習慣。(雅達)
圖說:練習者在練習吳沁喜圖TP
練習門道
■ 運動頻率
每次鍛煉時間,都按照華佗所說的“以汗為準”。如果沒有熱度,沒有出汗,說明時間短,運動量不夠;出汗過多就是時間長了,運動量太大了。一般30分鐘左右。
■ 運動頻率
兩次練習之間的間隔要量力而行;一般間隔8小時左右,最好一天兩次。如果練習后感覺不累,可以縮短間隔時間,增加次數;如果練習后感到疲倦,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減少次數和強度,以免練得過火傷正氣。
■ 練習周期
修煉的天數,就是華佗所說的“人之身常搖”,“能存而行”。一般是3個月,甚至幾年,甚至一輩子。
練習標準取決于身體素質和練習反應。如果身體虛弱,可以使用短線、高頻、長線;對于健康的人來說,情況恰恰相反。
■ 注意事項
練習前做好身心放松的準備,穿寬松的運動服,脫掉飾物。不要太餓或太飽,喝適量的溫開水。清空兩個凳子。鍛煉頸部、肩部、腰部、臀部和膝蓋以熱身。環境應寬敞、干凈、安靜,光線柔和,空氣清新,無干擾。
練習結束后做好收功,休息片刻后再開始其他日常活動。宜用干毛巾擦汗,或洗熱水澡,不宜冷飲或生冷食物。(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