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國各地入春時間 我國入春的時間分布特點
我國入春時間最早在3月1日之前,最晚在5月15日以后。
最早的是位于南嶺以南的廣東、廣西、云南南部、海南、臺灣和福建南部地區,基本在3月之前就入春。
秦嶺淮河一線以南至南嶺地區,包括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重慶、四川、上海、安徽、湖北、江蘇、河南、陜西南部和山東等地,基本在4月份之前入春。
我國最晚入春的地區位于東北北部地區,漠河附近,由于緯度高入春時間再5月中旬以后。除此之外的其他西北和青藏地區基本在5月份之前入春。
我國入春的時間分布特點:
一般人的想法應該是從我國的最南邊也就是曾母暗沙和南沙群島地區開始,然后由南到北,由西向東逐步地進入春天。這個是一個很普遍的想法,也有一定根據,因為越靠近赤道的地區天氣越熱。但是由于大路上不是純粹的一馬平川的平原,有很多的山脈和湖泊,這些山脈和湖泊會改變一個地區的氣候,從而改變這個地區進入春天的時間。還有北方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所以各個地區進入春天的時間并不是完全按照從南到北從東向西的順序,有點小差異。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國各個地區都是大概什么時候進入春天的。
祖國的最南端,也就是曾母暗沙和南沙群島一帶,由于這里非常靠近赤道,全年高溫多雨,基本上都屬于夏天,所以這里是沒有所謂的春天的。而高山地區,也就是青藏高原地區,這里的海拔超過5000米,全年的氣溫都很低,比如珠穆朗瑪峰,基本上沒有春夏秋冬了,就是一整年都是冬天。所以這里也沒有春天的概念。把這兩個極端的地區去掉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其他地區進入春天的順序。
入春與立春有什么區別?
立春是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定春天:
一種說法是從“立春”開始就進入了春天。理由是“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一般在陽歷的二月四日至五日,也正好處在春節前后的十天之內。但單以"立春"為春天的開始,并不符合天氣的實際情況。
二是傳統的說法。我國農歷的春天,是指正月、二月、三月。并把正月叫做“初春“孟春”,二月叫做“仲春”,三月叫做”陽春”。這種說法比較合乎實際。
入春是現代氣象學的春天規定: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冬季過后氣溫回升到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在10℃至22℃的時段。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農業生產與氣候關系的全過程。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復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不能適用全國各地。還是以平均氣溫為標準來確定進入春天的遲早更為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