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是一個發達的經濟特區城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過春節時仍有一股濃濃的傳統節日氣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廈門春節吃什么?
圍爐 :
在廈門,除夕吃年夜飯,叫“吃廿九暝”,大都愛吃火鍋(暖鍋),“圍爐”合家歡。火鍋有“一品鍋”(整鍋一格)、“鴛鴦鍋”(兩格)、“四色鍋”(四格)。從“一品鍋”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貴”,湯是豬肉或雞鴨湯,主菜是金元寶(雞蛋)、銀元寶(鴿蛋),整只蹄膀叫“一團和氣”,黑刺參與墨魚用海帶綁在一起叫“烏金墨玉”,雞鴨翅膀叫“鵬程萬里”,冬筍叫“節節高升”,粉絲叫“福壽綿長”,魚丸、肉丸和發菜叫“團圓發財”,雞頭雞尾、魚頭魚尾叫“有始有終”,加上火腿腳爪叫“平步青云”,末了吃長生果,意思是“長生不老”,吃柑橘,象征吉利。
由于火鍋熱氣騰騰,食品翻滾不停,不斷續湯,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燒越旺”。廈門人特別重視海鮮,如鰱魚(“年年有余”)、蠔仔、紅蝦、珠蚶、旺螺、海帶和發菜豆腐(“發財多福”)等,近年來又有啤酒火鍋、豆腐火鍋、丸子火鍋、什錦火鍋等應市。
年糕:
吃了年糕,萬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興!又有敬祝長輩延年高壽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從“粘粘糕”同音演化而來。清朝人程訥齋寫了一首闡發年糕寓意的詩:“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藉以祈歲稔。”廈門人把年糕叫做“粿”,品種多樣,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粿、烏(紅)糖粿,有很多的品種。
圓仔:
吃圓仔,又稱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湯圓、湯團。據說,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稱園子,取“團團圓圓”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說這種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湯浴之”,并作16字贊一首:“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廈門圓仔將各地風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餡,什錦、豆沙、棗泥、筍肉、豬油都有。
年節習俗,閩臺同源。過去,閩臺都有這樣的習俗:初一炒吃除夕剩飯,每人嘗幾口;將鯉魚與青菜一起吃,能得財氣。
以上就是關于廈門春節吃什么?的相關內容,希望這些內容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