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小年,通常指掃塵、祭灶的日子,被視為“忙年”的開始。由于南北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那么2022北方小年是哪一天?2022北方小年都是吃些什么?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2022北方小年是哪一天
北方小年是在農歷臘月二十三。
2022北方小年都是吃些什么
吃糖瓜
小年這一天,在灶王爺神位前放一張桌子,上面放上林米、谷草、一碗干凈的清水,供品中最主要的就是灶糖。
灶糖,也被稱之為“糖瓜”,是以糖稀加麥芽、江米等做成的怡糖或稱“場”,民間稱為“灶糖”。東北各地在“小年”之前有專門的小作坊制作販賣,正宗灶糖其特點是甜、脆、黏。
這種糖之所以要做得黏和甜,是因為祭灶時人們要用它抹在畫像中灶王爺的嘴上(還有的抹在灶門上方),意思是讓他上天后“嘴甜”,多說幾句“甜言蜜語”,多匯報所在之家的好處,而到說“壞話”時嘴就被糖粘住,張不開嘴,為供灶之家“隱惡揚善”。
吃殺豬肉
俗語說:“二十三,把豬殺”。這一天,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并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將此舉動稱之為“殺年豬”。東北童謠中說“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盼望過年和殺年豬吃肉的心情。
祭灶日既然是“過小年”,當然全家人也要吃一頓比平日豐盛的晚餐,有的人家還要包頓像樣的餃子吃。
殺年豬是為過年做準備,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排骨、后鍬等部分分解成塊,和灌制的血腸、粉腸等一起,放進大缸里冷凍貯藏備用。由于民間有正月初一到初五前不能動刀的習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這幾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內的盆碗里,到用時拿出來 “緩”(解凍融化)一下就可以加工了。東北冬季寒冷,年豬肉從臘月存放到二月初也不會變質。精打細算的人家就會把這些肉按“計劃”食用,則民間視為“過年”的整個正月里,都應“不斷肉吃”。
北方小年怎么過
從臘月二十三“送灶王”過小年這天起,就算是正式開始了“過年”的籌備,“小年”相當于“大年”的序幕。
北京城民間的祭灶活動,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日晚飯后進行。屆時,院子里立上一個大桿子,上面懸掛“天燈”;室內,四顧燈火通明,擦拭得一塵不染的供桌上,擺滿了“關東糖、南粉、糖餅及清水草豆”。據說,桌上的糖是用來供奉灶神的,讓他老人家嘴里粘滿蜜甜的香糖,上天時,便可對玉皇大帝一個勁地報告好事“。;清水和草豆,則是供灶君上天所騎的馬食用的。由于有“女不祭灶”的傳統說法,屆時,女子一·律都要回避室內,男子則依長幼次序焚香拜灶王神。拜完之后,將灶王像、灶王馬及錢糧草料等,一并焚化,還要取幾塊糖剁碎,逐一投入周圍的火爐。與此同時,大家嘴里都念念有辭地虔誠禱告:“灶王爺升九天,好話多說,壞話少言。”之后,各家各戶都燃放鞭炮,歡送灶神升天,慶祝小年來到。登時,整個北京城香煙裊裊,響聲連天,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之中。
南方怎么過小年
南方地區的小年送灶活動,內容與北方地區大致相同。如清顧祿《清嘉錄》記載,古城蘇州的送灶活動,也是在每年的臘月二十四(當地人稱為念四)舉行。屆時,家家戶戶都將提前購買或自制的膠牙糖(俗稱糖元寶)拿出來,敬祀灶神。有些人家,還用米糖包上豆沙餡,精心虔誠地制作成“謝灶團”來供奉灶神。另外,還要將寺院僧尼在小年節前所贈送的“檀越灶經”上認真填寫各自姓名,引火焚化,用來消除災禍;用篝燈載灶馬,用竹筷為灶王做個轎子,在門外焚燒,算是送灶王上天;將稻草切成一寸左右長的草料,摻上青豆,撒到屋頂,算是給灶王之馬上路的干糧。總之,是要認真地為灶神升天打點行裝、準備錢糧,以便讓灶神老人家高高興興上天去。待將灶神送走,人們還要將門外火堆中未燃盡的竹架等,撿回各自家中,放入灶堂。稱之為“接元寶”。
小年的節日飲食,與祭灶活動緊密相聯,形成了獨特的食俗。
2022小年可以理發嗎
小年可以理發。因為按習俗,人們過完農歷小年后,一直到二月初二都不會理發,所以小年前以及小年當天都是可以理發的,因為正月是年的第1個月,理發就是寓意新的一年沒有頭,不是好兆頭,所以想要剪發的趕緊在小年前剪完。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