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霜降節氣在每年的10月23日左右,即使日期相同,但是節氣的時辰也是不同的,那么2022年霜降時間幾點幾分幾秒?2022霜降是哪一天的什么時候呢?霜降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所以飲食有了一定改變,想知道霜降節氣的風俗有哪些,就來瞧瞧介紹吧。
2022年霜降時間幾點幾分幾秒2022年霜降節氣時間是公歷2022年10月23日18點35分31秒,農歷壬寅年九月二十八號,星期日。
霜降節氣概述
霜降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進入此節氣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于播種三麥等作物。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后再食用。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霜降典故
曾經有個皇帝叫朱元璋,他曾經過得很不好,四處乞討,風餐露宿。一天恰逢霜降的節氣,幾天沒吃飯的朱元璋餓暈滾下山坡,幸好被一棵老柿樹擋住,才沒有摔死。嚇醒了的朱元璋驚喜地發現,老柿樹上結滿了柿子,于是,朱元璋爬上老柿樹,吃了一頓柿子“大餐”,才保全了性命。
幾年后,朱元璋參加義軍,很快便成為一方首領。成為首領后,朱元璋一直苦于管理無方,難以發展。又是一年霜降,朱元璋晚上做夢竟夢到一位神仙站在柿子樹下,笑著對他說:“柿子救命,士子治國。”不久,朱元璋攻下了定遠,當他見到定遠城中的名士李善長時,猛然想起了晚間的夢,馬上重用了他。李善長果然沒有辜負朱元璋,很快幫助他的軍隊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欲加封李善長為公爵,但是他擔心武將們反對,便有意試探。又到一個霜降日,朱元璋帶領徐達等一班開國武將來到老柿樹下,給大家講起了自己吃柿子救命的往事,講到動情處,解下自己身上的大紅斗篷,披在柿子樹上,說:柿子救命,士子治國,柿子當封凌霜侯!諸位武將被朱元璋感動,并沒有顯露異議。
第二天,朱元璋頒下詔書,冊封李善長、徐達、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等六人為公爵,李善長居首位。古代爵封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最高爵位。后來,“柿子救命”的說法因此延續下來,霜降日吃柿子,也成為霜降節氣最主要的民俗。
霜降的節氣風俗活動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2、霜降登高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天高云淡,楓葉盡染,登高遠眺,賞心悅目,但也要有所講究。
4、霜降到了拔蘿卜
在山東地區,有句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所以山東人霜降喜食蘿卜。農諺有“霜降蘿卜”一說,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溫差大,露地蘿卜不及時收獲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卜品質和收成。
5、鴨子好吃霜降補
閩南和我國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我們北方常說的“貼秋膘”。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因此,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的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樂得賣鴨子的老板們嘴都合不攏了,看來他們也必定會過一個開開心心的霜降節氣了。
6、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里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卜,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