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這天為什么要說端午安康
端午節即農歷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從這個角度說,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因此,說“端午祥瑞” “端午安康”,顯然就貼切得多。
但其實這是傳統的說法了,都21世紀了,大家主要端正心態,說快樂也是可以的。
關于五毒:
古時我國中原地區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應該分別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谷雨以后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陜西一帶十分流行。老天津衛曾經有一項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餅,五毒餅是用模子刻好后蒸烤出來的,模子形狀不一,里面刻有五種“毒物”的圖案。
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墻、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每到端午節,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于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由于古時人們自然知識匱乏,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
端午節特殊風俗:
廣東:放紙鳶、洗藥浴
在廣東過端午節,可要具備充足的體力,因為廣東的端午節習俗眾多,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插艾草、聚午宴、放紙鳶、洗藥水澡、拜神祈福等等,節俗內容十分豐富。
這是由于廣東地區江河水網縱橫,水上競技活動豐富,而端午節這天正是夏季時令,全民一起參與活動,真是健身消暑兩不誤。
江蘇:穿五毒衣,赴五毒宴
江蘇的端午節習俗,跟“五毒”密不可分。每逢端午節,江蘇人就會用五毒圖、菖蒲、艾葉和鐘馗像來進行節日裝飾,還要在手臂上纏彩線,穿五毒衣,佩戴香包。
最重要的是還會食用五毒宴,只是不知道脆燒全蝎和蜈蚣刺身哪個更受好評呢?
河北:食水果糕、櫻桃桑葚
在河北過端午節,實在是櫻桃和桑椹愛好者的福音。因為端午節這天,河北的街頭會隨處可見市井小販在兜售櫻桃和桑椹。
據老人講是因為端午節吃了櫻桃和桑椹,可以全年不誤食蒼蠅。還有爐食鋪出售的“五毒餅”——印有毒蟲花紋裝飾的餅。
甘肅:互贈禮物,興掛絡子
甘肅的端午離不開“送禮”,無論是采摘玫瑰腌成飴糖送給鄰里,還是向新婚夫婦贈送香扇、羅綺,都是甘肅過端午節的“必備節目”。不僅如此,在甘肅高郵地區,孩子們在端午節這天還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彩繩編成的絡子里。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對“鴨蛋絡子”就非常鐘情,因為它既可以戴出去玩,又可以在餓了的時候隨手敲開吃掉。
除了上述的這些,湖南、臺灣、江西等地都有各自獨特的端午節風俗,這沿襲千年的傳統節日,在時間的更迭、文化的發展下,愈發地千姿百態,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