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節(jié)的來歷
《佛說盂蘭盆經(jīng)》記載:目犍連尊者證得六種神通后,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深恩。當他用天眼觀察世界,看見母親因造惡業(yè)而墮落餓鬼道中,百千歲中得不到一口飲食,口吐火焰,倍受煎熬。尊者見此情景,悲痛萬分,不忍母親再受饑渴之苦,急忙就用自己之缽盛滿白飯,運用神通送到餓鬼道中給母親充饑。其母見了白飯迫不及待,高興地伸出雙手接過盛滿白飯的缽,捧到面前剛要開口吃時,突然由她口中噴出火焰,整缽的白飯都變成焦炭一樣,不能食用。
目犍連尊者雖然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但他用盡辦法,始終無法救度罪根深結(jié)的母親,于是趕緊祈求世尊設(shè)法救拔。佛陀對目犍連尊者說:“你不要以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親。要知道娑婆世界眾生一生積惡造業(yè),罪根深重。如果沒有大福德因緣之力量可依仗,確實是無法救離她脫出苦報的。”佛教導目犍連:“ 你應當于七月十五日,虔誠廣設(shè)種種供物飲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威德福力,拔濟母親脫離餓鬼道中饑渴之苦。”目犍連尊者聽聞佛陀教導之后,依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預備種種飲食,盛于盆器之中,虔誠恭敬地奉佛獻僧。以此功德,仰仗十方大德僧的慈愿力、威神力加庇,終于救度出餓鬼道中的母親。
當時佛陀也由于這個因緣,講了一部《盂蘭盆經(jīng)》。從此,每年七月十五日,就成為盂蘭盆節(jié)了。
盂蘭盆節(jié)是哪一天
盂蘭盆節(jié)原指陰歷7月15日的中元節(jié),但在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采用新歷后,盂蘭盆節(jié)一般在陽歷8月13-8月16日前后。
盂蘭盆是什么意思
“ 盂蘭”二字是梵語,譯曰 倒懸,也就是被倒掛著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惡道眾生(地獄、餓鬼、畜生)的苦厄之狀。“ 盆”是盛載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盤、碗、桶等清凈容器。
盂蘭(倒懸)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蘭盆,就是 救倒懸盆的意思。也就是說,用這盆器盛著各種珍貴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眾生倒懸之苦。
盂蘭盆節(jié)假期
每到盂蘭盆節(jié)時,日本各企業(yè)均放假7—15天,人們趕回故鄉(xiāng)團聚。節(jié)日期間家家都設(shè)魂龕、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
盂蘭盆節(jié)在日本的地位
盂蘭盆節(jié)是在日本僅次于元旦的盛大活動,原來是佛教的法式。在日本,離開自己的故鄉(xiāng)到外地工作的人很多,所以利用這個時段回老家團聚。因為城市里的人都回到鄉(xiāng)下去,被稱作“民族大移動”。
盂蘭盆節(jié)的準備以及基本活動
準備祭壇(亡靈棚)以及貢品
布置好佛龕或是迎靈棚(亡靈棚),并準備好祭品。在裝飾佛龕的時候,日本人經(jīng)常使用茄子以及黃瓜做成牛和馬的造型,稱之為“精靈馬”或者“精靈牛”,黃瓜造型是“精靈馬”,馬匹的腳程快,是讓故去的先祖?zhèn)兂俗鼈兛禳c回到人間;而茄子造型的“精靈牛”則腳程較慢,意指希望先祖能夠慢點離開。
祭品在給家族成員食用之前,需要誠意滿滿地供奉在佛龕之前。而且祭品應該準備成包括祖先在內(nèi)的所有人可以隨時吃掉的狀態(tài)。比如說準備素面時應該是煮好的狀態(tài),而且要配上好喝的湯汁,同時在素面旁邊應該還要備一雙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