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四月初八是什么日子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為佛教的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據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
自古以來,在四月初八這一天,各地佛教廟宇都會舉行盛大的浴佛儀式,祈求佛祖福澤社會,消弭災難,以及禮請開壇說法,說教論道。佛教徒則在這一天回顧和學習佛祖的慈悲教導。
所謂“浴佛”,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即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在2500年前的古印度(現尼泊爾),有一個富庶的迦毗羅衛國,國王稱為凈飯王。凈飯王有兩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訶波波提。凈飯王仁慈和善,善理國政,只可惜多年沒有子嗣。
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有一匹六牙白象進入她的身體,隨后就有了身孕。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時動身回家。當她走到藍毗尼園婆羅樹下時,心中異常歡快。這時,突覺腹痛,隨后太子降生。
小太子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一天適逢中國農歷四月初八,即為佛誕日,小太子即為后來的佛教創始人——佛陀釋迦牟尼。
后世,為了紀念佛祖誕辰,各地佛教信徒均于農歷四月初八云集廟內,參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著太子佛像,四眾弟子順序用小銅勺盛滿香湯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還舉行相關的法會,稱為“浴佛節”。
四月初八是哪個菩薩的日子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日,是漢地佛教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傳說此節從求福滅罪的宗教要求傳衍而來,東漢時僅限于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
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槃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農歷四月初八舉行,俗稱“四月八”,后相沿至今。
另我國傣族潑水節在傣歷六月(夏歷四月)舉行,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門寺院禮佛,這也帶有浴佛的性質。
浴佛節的意義
浴佛的意義在于凈化身口意三業,當手持凈水沐浴佛像時,內心應當誠懇祝禱,唱頌“我今灌浴諸如來,凈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愿證如來凈法身”,愿袪除貪欲、瞋恨、愚癡的污垢,讓自身行為、語言、心意都能保持潔凈,希望社會清凈安寧,環境優美清凈;借浴佛的功德,凈化煩惱塵垢,美化社會國土,轉五濁惡世為凈土,導邪曲人心為善良菩提,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義
浴佛象征著我們洗去內心的污垢,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顯現每個人本來具有的佛性,典禮的儀式是為提醒我們紀念佛性的偉大,用儀式激發我們對佛法的敬仰、修學的熱忱,時刻保持身心清凈,以此啟發內心的慈悲智能,承續佛法慧命,讓佛陀的慈光永照人間,這就是浴佛的真義,這才是佛陀化世的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