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譽為“健康專家”的梅默生去世,享年59歲。
消息一出,他的好友、太極界、書畫界人士以及大批網友紛紛表示震驚、哀悼和遺憾。畢竟60歲了,對于一個長期注重健康的人來說,是著名的太極拳大師,又是著名的書畫家,確實算得上是英雄了。英年早逝。
太極拳、書畫等養生相關問題引起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批評家陳傳熙的言論更是令人震驚,激起千層浪。
著名書法家曹寶林認為:
國家畫院書畫家馬曉說
也有人發表了梅默生前寫的信件,證明陳傳熙的觀點完全基于個人情感。
有人說:我們天天講保健,最后不講長壽。這說明中國專家都在撒謊。
有人說:從事養生的人大多壽命不長,梅默生才算長壽。
……
事實上,一個人的壽命是有一定數字的。如果你一生遵循自己的規律養生專家,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行事,你可能會活得更久。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會死得很快。
所以,有的人天天保持健康,依然英年早逝;有些人每天抽煙喝酒,卻壽命更長。這大概就是魚在水里游、鷹在天上飛的原因吧。
當然,我還有另一個看法:人活不長壽,這個可能并不是很重要。至少還有三點比這更重要:
1、無論生命的長度,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有了它,生命無論多么短暫,都有價值。
2. 人快要死的時候,會不會痛苦、難以忍受?當人感受到痛苦的時候,時間就會無限漫長。因此,祈求善終、安樂死。
3.如果有靈魂,就讓它進入天堂而不是地獄。
梅默生(1960年—2019年6月14日),河北人,別號覺公。餐廳的名字叫一如堂。書法家、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宗師、教授、研究員。世界中醫藥影響力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武術七段、北京武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研究會顧問。
梅先生一生十分注重養生,在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了多篇養生經典理論文章。他原本并不為大眾所知,但由于與“養生大師”、“太極宗師”的交往以及英年早逝,赤瓜被眾人陷入了無盡的思考……
早年,健美操教練馬華英年早逝的故事再次被網友曝出。彼時,作為“中國第一健美運動員”,馬華成為中國健美運動的代名詞和象征。后來他因白血病去世,享年41歲。
從事群眾健美操工作15年的馬華,是我國最早的群眾健美操教練之一。作為“中國健美第一人”,馬華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成為一個“知名品牌”,甚至成為中國健美的代名詞,MCA于2017年開始涉足健美操行業。 1985年。后來通過中央電視臺《健美五分鐘》欄目,馬華于1989年通過了國家健美裁判級別。2001年9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其實健身和得白血病沒有關系吧?經常運動的人就不會得癌癥嗎?
作為宇宙中最強大的養生愛好者,秦始皇為了尋找長生不老之道,與三千童男童女在日本創建了小丸子之國。雖然是謠言,但秦始皇49歲去世卻是正史。普通老百姓只要不餓死,至少可以活到秦始皇年齡。
健康的利與弊
保持健康的利弊很難預測。為什么那些健康專家、養生大師堅信保持健康只有好處呢?對面的人舉了很多胡赤??亢染?、抽煙、喝酒活到99歲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年過百歲的張學良。
保持身體健康有好處嗎?很難說,但長期吃保健品肯定不好!
現代社會,科技已經比較發達,每個人都學會了基礎的科學知識。
那些所謂的保健品,打著營養、無毒副作用的旗號,很難超越能量守恒定律。那些過度濃縮的元素進入體內,破壞了人體自身的能量平衡。怎么可能沒有副作用呢?
比如,雖然維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而且補充超出計量單位會長期破壞體內的生態平衡,醫生說是在安全范圍內,但醫學真的達到了解人體的水平了嗎? ?這只是當前愿景設定的標準。你認為它無害,但你現在無法評估真正的危害。
絕大多數人保持健康并不是在保持健康,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害怕死亡,所以他們長期有固定的生活模式。但生命真的會按照人的意志發展嗎?據統計,99.99%的百歲老人沒有保健概念。他們只是活著而不死。然后他們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長壽秘訣”來安慰那些怕死的人,還有辦法多活幾年。
保持身體健康
我對養生的理解絕對不是保存生命,而是珍惜生命。
三餐吃到七分飽,按時按時,不要餓死,不要餓死,降低體內的生理抵抗力,至少消化系統減少生病的概率。養生之人常練習齋戒打坐。他們可能精神上快樂,但身體上累嗎?只有他們的身體才知道是否存在微觀異常。
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嘗試一點,不要拘束,不要貪吃,身體有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對營養物質和毒素的免疫力,這樣才能放松、有序前進。保健人士迷信營養,相信自然健康沒有副作用。水喝多了都會有副作用,更何況那些亂七八糟的瓶子、罐子、大球、小顆粒。
多運動不僅可以改善生理功能,還會加速身體的衰老。健康專家、健美大師們,看看,自然界有哪些長壽動物?其實大部分都是很少運動的動物,比如烏龜、鶴等??纯茨切╅L壽的老人。其中有多少人是運動員?另一方面,運動員的平均壽命卻無法超越普通人。
這世上除了生死之外,還有什么不是小事呢?如果你關心它,它就存在;如果你不關心它,它只是一個泡沫。心情舒暢,減少限制,無憂無慮,身體健康,這是一句古話養生專家,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智慧。
說了這么多,養生就是放飛自我、適應自我。高、矮、胖、瘦、高興、生氣、悲傷,不要壓抑自己,開心就好。人人生來可能不平等,但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不要自殺,要有節制。
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