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否成功與分娩時的勞動力、產道、胎兒和母親的心理狀態有直接關系。 任何一個因素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難產。
什么叫難產
從開始陣痛到宮口完全擴張,平均時間不到12小時。 如果初產婦超過20小時,經產婦超過14小時,則為過長; 從宮口完全擴張到胎兒出生,平均需要兩個小時; 寶寶出生到胎盤娩出通常需要五到三十分鐘。 在這三個階段中,如果有任何一個階段不順利孕婦難產,生產時間過長,都可以稱為難產。
難產的原因有哪些
生產率
生產力最重要的部分是子宮肌肉的收縮力,它可以迫使胎兒和胎盤離開子宮。 正常的宮縮是有一定節律的,臨近分娩時逐漸加強,宮縮是太弱還是太強。 都可能造成難產。
乙
產道是指嬰兒分娩的“通道”。 主要由孕婦骨盆的大小和形狀決定。 當然,孕婦的軟產道也很重要。 兩者有任何異常都會造成難產。 因此,懷孕期間一定要做好產前檢查,以便醫生及時發現問題,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 如果產前檢查發現產道有問題,必須提前入院,擇期剖宮產。
胎兒狀況
分娩時胎兒本身的狀況也很重要。 如果寶寶在孕婦子宮內的位置不正常,比如臀位、橫位等,或者寶寶在子宮內長得太大,或者有連體胎等畸形,這些情況都會影響正常的分娩過程. 造成難產。 因此,一定要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母性心理學
如果孕婦對分娩時將面臨的“挑戰”沒有心理準備,或者對分娩過程過度恐懼,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也會造成難產。
所以這四點在分娩中非常重要,所以為了避免難產,我們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
及早發現不利因素
難產的原因有時很明確,如明顯的盆腔異常、胎位異常等,在產前檢查或臨產時可以及時發現和治療。 因此,在懷孕期間,孕婦一定要定期到定點醫院進行產前檢查。 在這些產前檢查中,醫生會監測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孕婦是否存在可能導致難產的因素。 一旦發現異常趨勢,醫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
避免難產的關鍵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定期產前檢查:一旦確診懷孕,應在三個月內進行產前檢查,然后按照醫生的指示去醫院進行定期檢查。 產前檢查時,醫務人員不僅要檢查胎位,還要注意檢查產道是否異常。 如果發現骨盆狹窄,應盡快確定分娩方式(陰道分娩或剖腹產)。
如果胎位不對,就要看醫護人員要不要根據具體情況幫助復位了。
2、臨產入院后孕婦難產,產婦要注意休息和飲食,心理上不要過于緊張和恐懼; 醫護人員在分娩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情況,做出正確判斷,及時處理。 另外,難產的正確處理要靠醫護人員的經驗,在臨產過程中千萬不要隨便使用引產針,尤其是肌肉注射催產素的引產針,絕對禁止使用在胎兒出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