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康在線:關注中國人的健康,為您分享日常健康資訊、健康知識、心理健康、中醫養生、健康飲食、健康食療、健康知識、生活常識、兩性健康、居家生活遠離亞健康,健康是一種心態!懂一點保健知識,自己的身體做主!讓養生成為一種習慣!下面是我今天的分享。
經絡可以說是人體的依托。一旦經絡不通,就會導致各種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經絡的健康。經絡穴位很多。
比如,遇到頭痛、腦熱等小健康問題時,一般情況下,人們會選擇吃藥或者硬抗。但在中醫看來,利用好人體自帶的“解毒劑”穴位,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1、合谷穴:止痛
合谷穴又稱壺口,具有清熱止痛的作用。中醫說“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如頭痛、發熱、牙痛、咽喉腫痛等。
取穴位置:在食指后掌骨(第二掌骨)中點的垂直線上,距第二掌骨(虎口后)肌肉厚處約1.5厘米處。
按摩手法: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合谷穴。拇指的指腹應朝向第二掌骨。旋轉揉搓至腫脹30次,早、中、晚各30次。越壓效果越好。
2、內關穴:護心
內關穴是心包經上最重要的腧穴之一。由于心包經可以寬胸理氣強心中醫經絡養生,所以內關穴也是一個護心穴。
日常生活中按此穴可強心,緩解心悸、焦慮、惡心、妊娠嘔吐、暈車等。
取穴位置:橫紋上3指,兩筋中點為內關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垂直向下按壓,每次按摩約3分鐘,直至局部有酸痛、麻木感或癥狀減輕為止。
3、三陰交穴:美容
三陰,足三陰經也。付,會合也。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陰經的交會,故名三陰交。
脾經主營濕熱之氣,肝經主營水濕氣,腎經主營寒氣。此穴對婦科癥狀非常有效,故稱“婦科三陰交”。
取穴位置:在小腿內側,踝骨最高點上三寸。一骨為脛骨,此穴位于脛骨后緣附近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將大拇指豎直放在穴位上,先下壓后揉,每次約1分鐘,揉前靜置10秒。或者順時針按壓揉捏此穴。(注意:孕婦忌揉三陰交)
4、涌泉穴:安神
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穴。民間有“三里涌泉穴長壽妙方,睡前按百下強脾血”的說法。
每天堅持按揉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改善神經衰弱,幫助睡眠中醫經絡養生,增強身體的防病能力。
取穴位置:在足底,在足底的前三分之一處,當腳趾彎曲時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每天洗腳后,用雙手拇指揉搓腳底涌泉穴約10分鐘。神經衰弱者可延長時間至20分鐘。
5、關元穴:補腎
關元,顧名思義,鎖元氣不外泄。關元是足三陰與任脈的交會點。經常按摩可以起到補氣、溫腎、散寒的作用。
取穴位置:肚臍下約四指(三寸)。
按摩手法:在按揉關元穴之前,先用手掌搓熱,用掌心以關元穴為中心揉搓小腹。這樣做 100-200 次,直到它變熱。
注:本文所涉及的各類驗方、驗方僅供參考和研究,不能作為方劑使用。請不要盲目使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自己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