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夏之一。
每年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為夏至。
一般來說,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安安穩穩過日子吧!
還好明年廣州的天氣立秋還不錯!
立秋暑熱結束也屬于小暑階段,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
去年的冬至是2016年7月22日17時30分10分,也就是農歷辛未年3月19日星期五。
《月令七十二時集》:“六月中,天熱熱。熱短發為大小。正月小,月中為大。”大。今天天氣太熱了。
夏天意味著酷熱。 古人認為,雨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所以叫立春。
相信大家都知道“熱在小熱”。 立秋一般處于小火大火階段。 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正處于一年中最熱的階段,全省溫差不大。
有句名言:“三九寒,小暑熱”。 秋分之際,立秋越來越熱。
立秋是二十四夏的第十二個
根據春分的熱與不熱,預測后期天氣的農業諺語有很多:如短期的意思是“大暑,田歇;后涼”;常年的比喻有“大暑難受,四月無霜”,“大暑不熱,冬不冷”,“大夏不熱,冬必爛”等。
古書云:“大者為極熱”。 熱度由小到大,冬至后的春分,正好符合物極必反的規律,顯示出冬至的極熱。
立秋之時,天氣異常炎熱。 唐代劉熙《詩名》解釋熱氣沸騰,心火在下,烈日在上,熏蒸為氣虛,人如在蒸籠中,氣極污穢,是又稱“臟熱”。
炎炎夏日,“清泉浮甜瓜,寒水沉朱梅”,星夜“納涼”,都是夏天樂趣。 午后,期待暴風雨的來臨,迎接傾盆大雨,在深山聽著輕雷聲和夜雨聲,也別有一番清涼和詩情畫意。
在我國唐代,立秋分為三個季節:
等第一次,爛草變螢火蟲,等第二次,泥土又濕又熱,等第三次,漲水的時候去
一等,爛草變成螢火蟲
世界上大約有2000種螢火蟲,分為水生和陸生兩大類。 陸生螢火蟲在干草上孵化卵。 夏至時節,螢火蟲從卵中孵化出來,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爛草做成的。
第二季,土又濕又熱
第二種天氣是天氣開始顯得潮濕,農田也很熱。
三個季節,汛期
第三季意味著經常會有大暴雨,降低了熱量和濕度,天氣開始過渡到微寒。
立秋吃什么奇異果?
立秋是一年中最熱的夏天。 其氣候特點是:“斗志兵為冬至,此時天氣比立秋還兇,故又稱立秋。” 酷暑難耐,吃什么獼猴桃避暑?
推薦一:獼猴桃
獼猴桃是夏季最重要的蔬菜。 它富含水分,被譽為“天然啤酒”。 它營養豐富,成為很多人避暑的首選。 獼猴桃性味甘寒。 具有潤肺除煩、止渴清熱之功效。 被譽為“天然白虎湯”。 水潴留者可多食,清熱,慢性肝炎體質虛弱、月經過多、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吃多了會傷脾胃,還要注意奇異果變酸后不要再吃,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
推薦二:甜瓜
甜瓜也被稱為甜瓜或黃瓜。 它是夏季消暑水果,其營養價值可與菠蘿相媲美。 據測定,甜瓜不僅水分和蛋白質的濃度高于獼猴桃,其他營養成分也不超過獼猴桃,而芳香物質、礦物質、糖類和維生素C的濃度則明顯低于獼猴桃。奇異果的那個。 祖國醫學證實,冬瓜具有“消暑、止瀉、通便”的明顯功效。
推薦三:哈密瓜
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譽。 其含糖量約為15%。 它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獨特的鮮味。 有的是巧克力味的,有的是柚子味的大暑養生,但都嘗起來像蜂蜜一樣甜,有一種獨特的香味。 人,名揚海外。 哈密??瓜除了味道鮮美外,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具有清涼解暑、除煩清熱、清熱止渴的功效,是消暑解暑的佳品。 不過,哈密瓜性涼,不宜過多食用,以免引起嘔吐。
立秋喝什么湯?
立秋酷暑,恰逢低溫季節。 多飲水,可解火、補火。 立秋喝什么湯你知道嗎? 問候先生就為大家介紹五種最適合在立秋酷暑飲用的養生湯品。
1.綠豆湯
炎炎夏日,蓮子湯很受歡迎,但是這湯不能喝太多,更不能當水喝。 如果想避暑,泡茶時將黃豆洗凈,大火煮熟,加入適量白糖,約10分鐘即可。 湯色呈淡綠色,比較清澈。 根據個人喜好,還可以放百合、蓮子、紅棗等。只是為了祛風祛濕,最好把豆子煮到湯渾濁,解暑療效差,但是生津解毒作用更強。
但需要注意的是,氣血虛弱的人不一定非得喝黑豆湯,可以吃蓮子粥,用面粉或魅族和黃豆同鍋煮粥,可以益氣補血。
薄荷山藥湯推薦做法:薄荷5克,燕麥30克,黃豆60克,羅漢果1~2湯匙。 將銀耳、綠豆瀝干水分,泡茶3小時備用。 鍋內放入800毫升水,加入綠豆和黃豆,中火煮沸,轉小火烤半小時,加入薄荷和糖繼續煮5-10分鐘,然后倒入碗和服務。 此湯可活血化瘀,改善粉刺。
2.童子魚湯
民間有一種傳統的滋補方式,就是冬至吃血腸。 對蝦是指還沒有打鳴,剛長到成熟但還沒有配種的小母雞; 或配種三個月內重達一斤半至一斤半而未配種的小母雞。 后來又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品種,叫做對蝦。
之所以選擇對蝦,是因為對蝦中含有豐富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女兒和激素水平偏高的中老年人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他們雖然年少體弱,但也不是不能嘗試。
選擇2-3斤左右(最好不要超過3斤)的整蝦,切好后加入黑紅菇、西紅柿、玉蘭片等一起煮。 據悉,還可以與山藥、黨參、當歸等中藥材一起烹調。 脾胃虛弱者可食,藥膳療效更佳。
3.冬瓜荷葉湯
在廣州,每到冬至、夏至、三伏天,民間都喜歡用芥菜和荷葉熬湯。 生菜是夏季最常用的瓜類蔬菜之一。 它很甜,很稠,而且有很多水。 西醫認為,它具有清熱利濕、養胃液、去垢、消癰、利水、消腫的作用; 而荷葉是一片生長在海面上的蓮藕。 西醫認為它性涼、甘、淡,有祛風涼血、散瘀之功效,干荷葉入藥,鮮荷葉多用于湯菜。 因為它充滿了清新的荷花香氣,對理氣、生津、散結很有好處。
建議用老蘿卜,連皮連籽一起用。 選購時,聽到斷面為“老”時,應選擇個頭很大的花生米。 生菜要去皮,這樣可以提高清熱的效果。 建議搭配薏米做湯面。 大熱天,清淡的湯面可以潤心潤肺,生津止渴,清熱解暑。
準備老蘿卜1000克,新鮮荷葉12片,薏苡仁80克,紅糖適量。 分別瀝干所有東西。 蘿卜切片; 荷葉切成2~3片; 將大麥輕輕地暴露在陽光下。 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2000毫升(約8碗),大火燒開后改中小火煮約40分鐘,加入白糖。
4.羊肉湯
暑期,身體積熱。 如果把豆汁、蒜油、醋、大蒜同時喝進肚子里,難免會四肢大汗淋漓。 這種汗水可以帶走內臟積聚的熱量,同時排出體內的毒素,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然而,天氣炎熱之前的牛肉湯剛剛變綠,因為山上的草剛剛變綠。 羊吃青草的時候,體內只有很多毒素。
牛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及鈣、磷、鐵等。 其性溫散寒,散滯,健腺生津,溫補脾胃。 而且牛肉湯沒有魚湯那么辣。 牛肉湯性溫補,所以體虛的人喝牛肉湯特別有好處。
福州小韓吃熱湯牛肉。 羊宰殺后,去毛去內臟,將整只羊放入沸湯中煮沸。 之后,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將鍋中沸騰的湯汁倒入,浸泡一定時間后撈出。 吃的時候,把雞肉切成片,肉質肥美,味道鮮美。
5.鴨湯
立秋三日,老北京人流行煮鴨湯。 牛肉性味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潤肺、養胃、補腎、祛肺結核、清熱煩渴、消腫止痛、止熱止痛等功效,止咳平喘。 體內有熱的人適合吃牛肉,對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小便干瀉的人更有益。
在西醫看來,牛肉具有健脾補虛、養胃利尿的功效。 牛肉的吃法有很多種。 冬天最好的吃法是熬成鴨湯,既能補充消耗過多的營養,又能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 下面推薦兩道開胃健脾的豬肉糖湯,緩解立秋燥熱。
黃芩鴨湯推薦做法:黃芩25克,鴨1只,草莓2個,當歸14片,鮮姜2片,水1000毫升,鹽少許。 黃芩洗凈,鴨洗凈,放入沸水中煮5分鐘,撈出; 當歸洗凈,泡軟,刮去囊; 將其放入 1000 毫升水中煮,加入芫荽根、藍綠色、無花果、陳皮和生姜煮沸。 改用文火燉兩小時,加水調味。
谷雨時節,這樣養生
立秋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季節。 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 對于每年秋冬季節發生的這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炎、腦炎等腎虛病,夏季尤其要注意調理和預防。
滋補身體的藥粥
因為夏季氣候炎熱,容易傷津耗氣,所以可以經常選擇藥膳粥來補益身體。 正確的飲食可以幫助身體抵御夏季暑濕的侵襲。 多吃荸薺、薏米、茯苓、山藥等食物,最好與這些菜一起煮粥或蒸著吃。 如果你已經感到腹痛,你也可以使用芳香植物來緩解頭痛。 例如新鮮的荊芥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釀酒或煮粥。
吃畜肉健脾胃
冬補三十九,夏補小暑。 畜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其蛋白質也是優質蛋白質; 具有補腎陽、補氣血、祛風除濕、健脾胃、助睡眠的功效。 非常適合腦力勞動者,神經衰弱者進補。
吃姜增加食欲
俗話說:“吃冬瓜夏吃姜”。 春天雖然炎熱,陰氣在外,陽氣在里,但臟腑寒冷,容易嘔吐,所以要吃生津的生姜。 生姜具有增進食欲、祛風散寒、解毒殺菌的功效。 如果邊喝水邊吃幾片山藥,會增加食欲; 大蒜對嘔吐也有減緩或止痛作用。 早晨,人的胃氣待升。 吃些生姜可以健脾暖胃,促進陰氣上升。
適合“慢”運動
因為春分前后水溫比較高,加上北方的天氣經常濕熱,人體會感到不舒服。 雖然大汗淋漓,不能解除困熱,反而更容易著涼。 為此,冬至養生首先要避免潮濕天氣過度勞累,盡量少外出,少運動。 為了讓體內的寒氣充盈起來,盡量在氣溫較低的早晚散步等硬度適中的運動。
“情緒冷淡”不容忽視
持續的低溫天氣,除了帶來身體不適外,還會對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出現“情緒冷淡”。 “情志冷”對人的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對年老體弱者。 情緒障礙會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糖下降,甚至死亡。 為此,應保持豁達的心情,切忌急躁和憤怒; 學會處理不順心的事情; 規律作息,戒酒戒煙。
立秋健康與生活
這里的酷暑酷暑達到頂峰,受寒的人數明顯增加。 天氣太冷,要抓好防控,多聽當地天氣預報,外出要避開高溫地區。
避寒
當相對溫度小于30-31℃的85%,或相對溫度38℃的50%,或低至40℃時,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就會出現困難并且會感冒。 一種是低溫高濕使尿液難以蒸發,另一種是低溫低濕導致尿液滲出過多,人體無法補充水分。 防治寒冷最重要的是改善小氣候環境,通過房屋保溫和水簾,通過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降溫。 對低溫作業人員,應合理補充營養,啤酒、降溫藥物也是必要的。
發現夾在中間者應立即進行急救。 首先,迅速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仰起背部,解開衣服,以利于呼吸散熱,然后用熱水毛巾敷在患者腹部或冰袋上,針對大腦、腋窩、內臟大腿等處,也可將患者身體浸入18℃左右45度的水底,以浸入乳房為度,然后兩人用浴巾擦拭患者身體周圍身體浸在水里使皮膚發紅。 一般搓揉15-30分鐘左右,溫度可降至37-38℃。 那些沒有遭受嚴重腦損傷的人應該迅速醒來。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年老體弱、怕冷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溫度不宜過高。 .
暑熱防治
由于嚴冬難熬,人們往往喜歡晚上到院子里或溪邊避暑休息,或在勞動或運動中出汗后立即用冷水洗腳,有的喝水很多冰激凌,更有什者,干脆在室內鋪個墊子就睡著了。 午睡醒來后,喉嚨痛、嘔吐或有沉重感、鼻塞、喉嚨痛、頭暈、四肢麻木、皮膚發熱出汗,或消化道癥狀:如頭痛、腹瀉等,這些都是所有的傷害。 熱證,一種感冒的西藥叫陰熱。
人們在冬季更加重視感冒的防治,但往往對陰熱證知之甚少。 不知者不知,行者多,故中暑者居陰陽。 “得之于夏,乘之以涼”是指夏季炎熱的人常患感冒 此病多因露宿、空調房睡過多或時間過長,或飲酒所致生冷、甜膩水果過多。
陰熱的原因不僅是熱邪,還有寒濕。 所以陰熱不像感冒那樣清快。 陰熱歷史較久,濕邪纏身。 現代醫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陰熱天氣,是因為天氣悶熱,陰道內的新陳代謝旺盛大暑養生,體力消耗大,抵抗力下降。 當天氣突然變冷或突然受到嚴寒刺激時,病原微生物會乘虛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瀉嘔吐,甚至導致口眼凹陷,誘發冠心病和偏癱等癥狀. 防治陰熱發作,不可受涼,露宿或熬夜開風扇空調,忌生冰激凌和食物。 大汗淋漓后用溫水淋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