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斷親”一事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許多年輕人不再重視親戚關系,只有在結婚喬遷等大事時才 會見面,平時很少走動。這和父輩們維護親情關系的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親戚關系,是傳統社會中重要的社會聯結。父輩們花費時間、精力、財力,維護著親緣關系,即使有 不愉快,也會為了“手足之情”而寬容忍讓。年輕人卻對此不感興趣。
親戚們的盤問和攀比,家族沖突中顯露出來的人性薄情和幽暗,都讓他們覺得無趣和厭煩,不愿意和 二代以內的親戚互動和交往,社會學研究者將之稱為“斷親”。
其實,這并不是年輕人變了,而是社會變了。在這種社會變遷的背景下,很多年輕人的心態和認知都 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現在是一個流動的時代,許多村里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做生意、求學,他們有的已經在不同的城市 定居,有的即使在外漂泊,一年也就春節回老家幾天。這就導致了傳統的親緣社交體系被打破,取而代 之的是以同學、朋友、同事甚至陌生網友為主體的新社交體系。
“‘斷親’現象的出現是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改變的結果。”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 師郭成表示,“城市化發展讓家族成員在地理位置上變得分散,失去了頻繁走動的條件。而作為獨生子女 的成長經歷,也使這一代年輕人對親緣關系的需求度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