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 轉眼又到了吃螃蟹的最佳季節。 這個時候,正是大閘蟹最肥美的時期。 它們又大又嫩,爪子又厚又厚。 柔軟的白色蟹肉顯示出其獨特的鮮味。
正因如此,世上才有“秋不嘗蟹,白行人間”之說。
但在品嘗螃蟹之前,你首先需要螃蟹。 如何選擇更靠譜的? 螃蟹怎么煮比較好吃? 吃螃蟹要注意什么? 誰不能吃螃蟹? 收獲之際,借此文章與您暢談“螃蟹”。
螃蟹雖美,但建議適量食用
螃蟹,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礦物質元素(鋅、硒、銅、碘等),蟹膏富含脂肪,蟹黃含有磷脂、維生素等物質; 蟹肉中等“高蛋白、低脂肪”; 不同部位營養略有不同,但味道一樣鮮美; 營養“出眾”,老少皆宜,是上佳的“秋季寵物食品”。
挑選螃蟹時如何區分公母?
“九月圓肚,十月尖”,不同的季節吃不同的螃蟹。 農歷九月,母蟹(母蟹)殼黃凸起,肉質細嫩; 十月,公蟹膏稠膩,肉質肥美,味道鮮美。 如何選擇和識別?
1個
首先,區分雄蟹和雌蟹,請觀察腹部。 公蟹的肚子一般呈“三角形”,而母蟹的肚子呈圓形。
2個
其次,辨別“蟹腿”也能辨別。 一般母蟹只有兩只爪子上有一團灰黑色的絨毛,蟹腿的其他部分都很干凈,而公蟹的八只腳上也會有毛刷。 的頭發。
3個
最后,還可以通過觀察“蟹肚臍”來做出判斷。 一般螃蟹的胃下部附近會有一個“小蓋子”。 如果蓋子又尖又窄,那就是公蟹。 如果又圓又寬,那就是“母蟹”。
“河蟹”和“海蟹”有什么區別?
螃蟹,我們總是區分河蟹和海蟹。
一般情況下,生長在海洋中的咸水蟹被稱為“海蟹”。
海蟹
生長在內陸水域(湖泊、池塘、稻田)的淡水蟹被稱為“河蟹”。
河蟹
一般情況下,我國的海蟹大多是“自然捕撈品”,捕撈后大多作為“冷凍鮮品”出售; 而河蟹更多的是人工養殖的??產品,一般在9月底或12月中旬食用。 可靠的。
怎么選螃蟹更靠譜?
挑活螃蟹最靠譜
買螃蟹時,請選擇“活蟹”。 “死蟹”容易攜帶細菌,繁殖速度快。 此外,它們還會產生毒素,分解腐敗產生的有毒胺會增加。 進食后容易對身體造成威脅,引起腸胃不適。 甚至食物中毒; “活蹦亂跳”的螃蟹安全風險較小。
觀察“螃蟹的每一部分”,辨別肉質和新鮮度
1個
看蟹殼辨別“蟹肉厚薄”:蟹殼墨綠發亮的螃蟹,一般是肥厚肥厚的螃蟹,而背部發黃的螃蟹,一般是較薄的螃蟹。
2個
看肚臍:螃蟹的肚臍突出,通常蟹膏飽滿; 如果肚臍是凹的,多半是肉不夠。
3個
辨“生機”,確定存放時間:買螃蟹時,可以翻過來觀察。 如果能快速翻身,一般比較活躍,可以存放一段時間。 如果不能自行翻身,則生命力弱,存放時間一般。 時間不長,需要盡快吃。
哪些螃蟹(部位)不能吃?
螃蟹絕對不能生吃(醉蟹)
螃蟹本身就是一種生長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動物。 它喜歡吃腐爛的動物和各種小生物。 其部位含有許多病菌和各種病原微生物。 吃生螃蟹很容易導致肺部感染。 吸蟲(慢性寄生蟲病)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因此,如果你真的喜歡品嘗醉蟹、醉蝦等“美食”,建議你“閉嘴”。
不要吃“存放時間長的熟螃蟹”
螃蟹雖然經過加熱煮熟,但還是很容易被細菌侵襲。 如果環境適宜(溫度、濕度),細菌很容易大量繁殖; 所以建議大家“邊吃邊煮,盡量一次吃完”,如果真的吃不完,也應該合理存放在冰箱里,下次吃前需要“加熱”時間。
螃蟹的“不靠譜部位”,建議不要吃
1個
蟹肉腸:
與“蝦線”類似,螃蟹中也有一種黑色物質。 將蟹身打碎后,可以在蟹肉中找到這條黑色的線,里面有螃蟹的排泄物。 另外孕婦可以吃大閘蟹嗎,味道不好,拿下來吃就行了。
2個
蟹鰓:
蟹鰓,即存在于螃蟹腹部的兩排類似“眉毛”的柔軟物。 它是螃蟹的呼吸器官,主要用于過濾水質。 一是沒有食用價值,二是存在安全隱患。 建議您不要食用。
3個
蟹胃蟹心:
這兩個部位質地和口感都不好,不建議食用; 蟹胃是隱藏在蟹黃后面的“三角形物質”,蟹心是蟹黃中的“六角物質”,比較容易區分。
做螃蟹,請“安心”做
1個
首先,螃蟹本身就是一種比較“殺手”的動物。 它的四肢比較鋒利,一不小心就會刺傷我們; 如果被刺傷,有可能感染“創傷弧菌”,因此建議兒童、老人、孕婦和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盡量避免接觸螃蟹,以降低風險。
2個
其次,如果被螃蟹刺傷或抓傷,建議先用碘酒清洗,然后貼上創可貼。 如果沒有家用消毒產品孕婦可以吃大閘蟹嗎,也可以用肥皂水清洗,及時清洗消毒; 如果7天后癥狀消失,建議及時就醫。
螃蟹怎么吃才健康?
與其他烹飪方式相比,“蒸”最靠譜
螃蟹好吃,做飯要靠譜; 建議用“清蒸”來還原螃蟹的天然味道。 清蒸本身可以最大程度保證螃蟹的“鮮味”; 此外,它不會失去螃蟹的營養價值。
蒸螃蟹的時候,時間要到位。 建議用高溫蒸螃蟹至少30分鐘。 只有煮熟了,才能減少細菌等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威脅。 另外,蒸螃蟹時,請將螃蟹“倒”蒸,腹部朝上,這樣可以更好地保存蟹膏和蟹黃,避免浪費“美味”。
選擇“良伴”,配“姜”更靠譜
螃蟹本身“性寒”。 建議吃螃蟹時蘸點姜粉。 如果覺得味道不好,可以加點醋; 此外,佐以紫蘇、大蔥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想喝酒,可以喝少量黃酒(一定要限量); 這些搭配可以更好的預防因蟹肉受涼而引起的腸胃不適等癥狀。
建議吃螃蟹后不要馬上(同時)吃“水果”
這里不建議吃“水果”,并不是因為市面上流傳的“食物相克論”,主要是水果本身也是一種“寒性食物”。 如果和螃蟹一起吃,只會增加腸胃刺激,容易誤食。 會出現腹瀉等問題,所以建議吃完螃蟹2小時后再吃水果(可以生吃的蔬菜),以減少對腸胃的刺激。
正確“吃螃蟹”避免浪費
吃螃蟹的時候總會發現一個毛病,就是覺得怎么吃都吃不干凈,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浪費; 其實吃螃蟹也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情。
吃螃蟹建議先吃蟹鉗、蟹鉗。 這時候蟹蓋沒有打開,熱氣散不出去。 然后掀開蟹蓋,吃蟹黃蟹膏,順著蟹的身體結構依次吃蟹肉,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吃螃蟹要“適度”,不成負擔
大閘蟹雖然好吃,但是是一種“高蛋白、高嘌呤”的食物,其中還含有較多的膽固醇物質。 建議正常人一次吃螃蟹不超過2只,蟹肉量不超過2只。100克以上,每周吃不超過3只,患有痛風、高血脂等疾病的人應該少吃。
吃不完的螃蟹怎么保存?
對于螃蟹,一直建議“現做現吃,免得浪費”,但很多人還是有剩飯剩菜。 如果煮熟的螃蟹有剩飯剩菜,建議將其放入干凈的密閉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以免出現安全隱患,最多可保存24小時; 再次食用前必須“加熱和煮熟”。
哪些人不適合吃螃蟹?
本身就“過敏”的人
這類人首先要注意。 如果您對螃蟹過敏,請不要冒險。 吃螃蟹容易引起皮疹、哮喘等過敏反應。 對螃蟹過敏的人,請避免吃螃蟹。
嬰兒
對于嬰幼兒來說,身體內的器官正處于“發育”階段。 螃蟹屬于高蛋白食物,容易增加肝臟和腎臟的代謝負擔。 嬰幼兒肝臟功能不強,不宜食用; 另外,嬰幼兒消化能力較弱,而螃蟹本身就是一種寒性食物,不宜食用。
“三高病”等慢性病患者
對于螃蟹來說,它們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物質,尤其是“蟹黃”。 吃多了容易增加患膽囊炎、胰腺炎等疾病的風險,所以建議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的人盡量少吃或不吃; 另外,螃蟹含有較多的嘌呤物質,痛風發作期請勿食用; 痛風“潛在發作期”患者應“限量”進食。
孕婦可以吃螃蟹嗎?
這是市場上熱議的問題。 其實,如果你懷孕前吃過螃蟹,沒有任何問題(沒有過敏,沒有拉肚子等癥狀),完全可以吃,不會有什么謠言。 聲明的危害(流產); 當然,前提還必須符合“消費量”和“健康消費原則”。
當然,如果孕婦在孕前對螃蟹過敏,或者吃了螃蟹后有不良反應(腹瀉等),就不要吃了,因為這些癥狀對孕婦來說都是“危險因素”,請“拒食” .
來源: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
制片人:劉紅陳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