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禮儀性。眾多的節日風俗中,貫穿著一條主線,就是“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理想性。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包含著人民的迫切希望,寄托美好的生活理想和宗旨。
3、時代性。節日風俗的形成,有一定的環境背景,體現了時代性特征。
4、民族性。原始人因居住的地域、水土環境、謀生方式不同,逐步分化為各個民族。
5、傳統性。風俗的生命力在于流傳。
6、變異性。凡事物總是在矛盾中前進的。
7、群眾性。節日風俗是群眾智慧的結晶,是眾人之事的管理場所,由群眾自愿自發l生形成。
8、地域性。人類由于長期居住的地域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地域風俗。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談笑風生。聽其聲,如見其人;觀其活動,諳其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