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基基礎
1)地基必須挖至老土層,土質應均勻一致,并且進入老土層深度不應小于20cm。
2)基礎埋深從建成后室外地坪最低處算)不應小于當地凍土層厚度,且不小于50cm,必要時,應有設計。基槽坑)回填土應分層夯實。
3)基礎控制持力層后,應用鋼筋粗)探測地基下是否有空洞、軟弱層,若有,應清除并挖至老土。
4)基礎持力層符合要求后,應立即施工基礎,避免雨水浸泡和曝曬,如發生浸泡,要在基礎施工前清除浸泡、變軟的地基土;基礎施工完畢后,應立即進行回填避免受水浸泡,擾動地基。
2、毛石基礎
1)毛石基礎砌筑:毛石基礎應分層坐漿砌筑,第一層毛石與土之間也立如此),并將大面向下,上下應相互錯開,若基礎成階梯形,應先從最低處砌起;
2)毛石之間應留空隙,用砌筑砂漿搞實,不應采用干鋪一層毛石,再鋪一層砂漿,然后用水沖灌縫的施工方法,以免水泥被水沖流失。
3)毛石砌體、應采用石質較好的石頭,不能使用風化石。
3、磚砌體工程
1)選用的磚強度必須滿足要求,盡量把送到檢測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承重墻應為240毫米實心磚墻一磚墻),空斗墻不得作為承重墻體。
3)為保證砌體質量,嚴禁干磚上墻,應采用統一的組砌方法,磚砌體水平灰縫飽滿度不應小于80%即磚與砂漿的接觸面);砌體豎縫灰漿必須飽滿,灰縫厚度控制在8-12mm。
4)在磚砌體轉角處或交叉處,砌體應同時施工,不能同時施工砌筑)時,應留置斜槎踏步槎),嚴禁將該處分成兩次分別施工此處如設構造柱例外),使縱橫墻之間無可靠連接,以至造成墻體開裂,甚至倒塌。 5)在構造柱或未設構造柱的墻體轉角處或交叉處,沿墻高度每500毫米設置墻體不少于2Ф6鋼筋)拉結筋,拉結筋長度應深入兩邊墻體不小于1米。
6)嚴禁在砌筑完畢的承重磚砌體上開水平槽, 或墻身上隨意打洞。
7)砌體砂漿應按規定配比施工,采用機械攪拌,使用過程中不能隨意加水,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使用完砂漿初凝失去流動性前),不超過2個小時,嚴禁渣子灰代替石灰膏,嚴禁石粉代替砂子。
8)門窗過梁厚度必須滿足要求,過梁在兩邊墻體的擱置 長度不少于250毫米,且過梁底部應坐漿,如采用鋼筋磚過梁,底部配筋直徑應為Ф6-Ф8mm,兩端伸入墻內不小于240毫米,兩端鋼筋必須彎鉤,鋼筋不少于3根,水泥砂漿強度等級不小于M5。
9)兩端與其它砌體不連接的單片墻,如兩端設有構造柱,但構造柱尚未澆注),砌筑高度不應超過一步腳手架;如必須超過時,應采取臨時穩定措施,以免在外力影響下如大風等)造成砌體倒塌。
10)用于施工通行的臨時洞口寬度不宜大于900毫米 ,高度不宜大于1.8米,并在此處設置過梁,洞口補砌時,應與兩邊砌筑咬槎。
11)外墻腳手眼堵塞要密實,以免造成外墻滲水。
4、混凝土工程
1)水泥:過期超3個月)、結塊的水泥不能使用,購買水泥時,應向銷售商索取水泥合格證。
2)混凝土應按規定配比施工。采用機械攪拌,使用時不能隨加水,主要受力構件的砼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0梁、板、柱等)。
3)拌制砼骨料石子、砂)目測不能有泥團和泥粉存在,級配要合理既粒徑大小),水必須采用無污染的干凈水。
4)砼澆筑時,應采用機械振搗,確保砼密實,最好一次性澆筑完畢,要留置施工縫時,應在板或次梁、樓梯的1/3處,圈梁除交接的任意位置,懸臂梁、板如牛腿梁、雨蓬、陽臺等)不能留施工縫,必須一次澆筑完;施工縫應留垂直縫,縫處應安模板,不能讓砼隨意流淌。
5)砼養護,常溫下,應對砼覆蓋并澆水養護、保持濕潤,養護時間,自拌砼不得少于7天,商品砼不少于14天。
6)穿板的管道或予留洞口應事先留置,留置位置應準確,現澆板上不能隨意開洞、開槽。
7)砼澆筑完畢后2-3天,其上面不能堆載,以后的臨時堆載不能過大或振動,材料不能集中堆放,避免破壞砼結構。
8)陽臺、廚房、衛生間、屋面應采用現澆砼結構。
5、支撐系統及模板
1)模板支撐系統的強度、剛度、穩定性應滿足要求,特別是底層的支撐應支設在堅硬的物體上,不能直接支設在軟土上,豎向支撐應盡量垂直于地面,豎向支撐之間應相互拉接,以防失穩,造成整體坍塌。
2)模板拼縫應嚴密,以免水泥漿流失,造砼孔洞,麻面等,降低承載能力。
3)承重結構梁、板底部模板)不能隨意拆除,必須使砼達到一定強度設計強度70-80%,懸挑構件強度100%)時方可拆模夏天一般在21天,冬天一般在日平均氣溫累計達到600度),以防砼結構受到破壞。
4)支撐模板時,應對模板的標高及軸線進行復測應滿足層高、開間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