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末伏后還熱多少天
末伏后還有秋老虎,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剛剛立秋。“秋”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日漸減少,空氣濕度降至低于人們生活所需限度(相對濕度70%)以下,因而天氣干燥,草木漸枯,人自感燥。因燥傷津,傷津而見燥癥。燥是秋的主氣,屬陽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秋老虎(深秋)。
末伏補水養肺防干燥,切莫貪涼防感冒:
“立秋”后涼爽的天氣還沒那么快到來,末伏具有炎夏濕熱的特點,又帶有秋天的溫燥,常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由于之前的三伏天對身體消耗很大,所以末伏要特別注意養生和恢復身體。
1、切莫貪涼損陽氣
末伏時天氣的一大特點是,白天高溫悶熱,但早晚明顯變涼,晝夜溫差大。所以末伏時節,取涼須有節制,以免傷及身體陽氣。末伏里吹空調要把握好“度”,切忌猛吹空調、過度吃冷飲,不宜直吹空調,也不要頻繁地進出空調房。特別是早晚氣溫下降時,避免著涼感冒。
2、補水養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這段時間,天氣雖然還是很熱,但這熱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熱之外,還有些干燥的感覺,和夏天的濕熱不同。由于夏季酷熱出汗多,常損耗過多,使人體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氣候偏干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常會有口干舌燥、煩躁不安、皮膚干等癥狀。相較于夏天,此時補充水分更為重要。由于秋燥易傷肺,除了喝水外,建議喝些滋陰養潤的湯水防燥又養肺,如冬瓜薏米煲老鴨、銀耳百合粳米粥。
3、養好脾胃貼秋膘
初秋暑熱未退,濕氣當令,此時人體的胃腸功能經過一個盛夏的消磨,處于較為脆弱時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等,甚至發生秋季腹瀉。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況,而且有利于“貼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