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小常識 立夏時節六大養生原則
1、睡眠保證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立夏以后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應晚睡早起,以順應陰陽變化。此時的早起并非指“起得比雞還早”,7點起床就可以;晚睡也并非指熬夜到凌晨,古代的晚睡在23點左右。同時,立夏后人們應養成午睡的習慣。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人感覺沒有精神。
2、飲食清淡
立夏過后,溫度會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欲也會有所下降。立夏飲食塬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雞肉、豆制品、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塬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將綠豆、荷葉、蓮子、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擱涼后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平時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3、切勿貪涼
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關節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是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盡量不用空調或是適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4、心情很重要
養生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后,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過激之處,要保持愉快的情緒,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5、預防空調病
立夏節氣,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特別是有些年輕人每次運動回來就急忙背對著空調或風扇,美其名“給身體降溫”,殊不知此時寒邪之風恰恰通過風池穴等穴位進入身體內部。夏季,最好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人體最適宜的空調溫度應該在24℃至27℃,夜間空調不應低于24℃。如果空調開得過大,室內溫度過低,易患”空調病”,出現感冒、咳嗽、發燒、精神不振等癥狀。因此辦公一族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增減衣服。
6、冷凍食物要少吃
立夏之后氣溫正高,很多人吃大量冷凍瓜果、冰淇淋等,雖能享一時的涼爽,卻不知道這樣不僅脾胃受損,心臟也跟著受累。夏季貪涼易致體內寒濕加重、臉上生暗瘡。有的人臉色總是蒼白或青淤,就是因為體溫偏低造成氣血停滯、流通不暢,傳統醫學稱之為“寒濕”重。臉上長痘和斑,是脾胃陽氣不足,不能迅速代謝體內垃圾,造成不良垃圾存于體內,并且隨著經脈巡行到面部而生。腰酸背痛、手腳冰涼、經常痛經、白帶異常,也多半是體內陽氣匱乏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