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祛濕健脾食物
洋蔥
日常生活當中洋蔥的身影是我們都非常常見的,而夏天多吃洋蔥的好處就是祛濕氣。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茯苓
茯苓含有大量的聚糖,因其功效比較廣泛,一年四季不管寒,溫,風,濕等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茯苓曾被稱為四時神藥,因其藥性平和,利尿祛濕不傷正氣,具有安心養神,健脾滲濕,降低血糖濃度,抗菌抗癌和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姜棗茶
春夏交替,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恰好符合《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宗旨。天熱以后脾胃比較虛弱,提前服用姜棗茶補補脾胃,對人體的保健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姜有驅趕病邪的作用,大棗可以保護腸胃,避免姜太刺激,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散以排寒,這樣一個夏天就把身體的病邪驅趕出去了,整個夏天就會好過很多。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并不是桃,它是一種桑科植物,具有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等功效,是嶺南中醫和少數民族醫生最常使用的藥材之一。春夏季濕潤過度,體內濕氣較重時,利用五指毛桃煲湯煮水飲用,有助祛濕養生!
小米
小米含有溫文的纖維質,簡單消化,不影響腸胃,有排毒,清熱,利尿的成效。多食用各種小米粥,小米飯,都是祛濕排毒養顏的不貳首選。
立夏去濕氣益脾胃食譜推薦
鯽魚黃芪湯
原料:鮮鯽魚200克,黃芪20克,炒枳殼12克,生姜、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制作:將鯽魚剖除內臟,摳去腮,洗干凈;黃芪切片,與枳殼一起用紗布袋裝好,扎緊口;生姜、細蔥洗凈切碎。先將藥袋人鍋,加水適量,煮約半小時,再下鯽魚同煮,待魚熟后,撈去藥袋,加入姜、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升舉內臟。
應用:中焦脾胃氣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少氣懶言、食欲不振、腹脹氣墜,以及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而屬脾胃氣虛下陷者。
益氣養心粥
材料:太子參30克,山藥30克,蓮子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太子參、山藥、蓮子、粳米洗凈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溫熱服食,有健脾益氣、養陰清心的功效。
鴨肉冬瓜湯
材料:冬瓜500克,鴨肉500克,豬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片,陳皮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鴨肉、豬瘦肉洗凈切塊,冬瓜連皮洗凈切塊,荷葉洗凈剪成小塊。將鴨肉、豬瘦肉、冬瓜、荷葉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精鹽、味精即成。
功效:當菜佐餐,食肉飲湯。有滋陰養肝、健脾利濕的功效。
山藥棗豆糕
材料:山藥50克,扁豆30克,陳皮絲5克,大棗肉50克,粘粉1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山藥、扁豆洗凈放入鍋內煮熟,大棗肉切絲,將粘粉加適量水和成漿,放入山藥、扁豆、大棗肉拌勻,加入適量白糖,倒在盤中,放入鍋內隔水蒸熟即成。
功效: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雞蛋花陳皮飲
材料:雞蛋花3克、陳皮2克、生姜2片。
做法: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清水1000毫升,大火煮沸3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此茶飲具有清熱祛濕的功效,尤其適合濕熱痰多的人群飲用。
提示:由于雞蛋花性涼,平素大便稀溏、舌邊有齒痕的人不宜多吃。肺寒咳嗽、虛寒感冒、寒濕型大便溏瀉的人群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