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什么意思啊
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其中,降有落下的意思。白露開始早晚有露水,寒露節(jié)氣時露水帶有寒氣,到了霜降節(jié)氣時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靠近近地面的時候凝結成了六角形的霜花,霜花在靠近植物或者地面的時候沾附在上面,看起來像被冰凌包裹起來了。
古籍《二十四節(jié)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xiàn)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xiàn)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霜降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時間在各地都有所不同,在我國也并不是每個地方都會出現(xiàn)。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qū)、連山區(qū)、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qū)、北疆西部山區(qū)、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qū)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霜降”節(jié)氣反映的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秋燥明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并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jié)氣就會“降霜”。
霜降是降霜的意思嗎?
不是。
霜降是是秋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進入霜降,也就意味著,秋天即將結束,冬天就要來臨了。
從表面的意思看,霜降是漸冷、開始降霜。確切地說,霜并非從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華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一般出現(xiàn)初霜,與霜降節(jié)氣完全吻合。隨著霜降的到來,不耐寒的作物已經收獲或者即將停止生長,草木開始落黃,呈現(xiàn)出一派深秋景象。
霜凍是指在生長季節(jié)里,夜晚土壤表面溫度或植物冠層附近的氣溫短時間內下降到0℃以下,植物表面的溫度迅速下降,植物體內水分發(fā)生凍結,代謝過程遭受破壞,細胞被冰塊擠壓而造成危害。發(fā)生霜凍時,植物是因為低溫受到危害,不是單單因為霜對植物造成危害。如果空氣相對濕度低,就不一定能見到“白霜”,霜凍同樣會發(fā)生,通常人們也把見不到“白霜”的霜凍稱為“黑霜”。
可見,“霜降”和“霜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霜降僅僅是一個節(jié)氣,在這個節(jié)氣黃河中下游一般會出現(xiàn)初霜;而霜凍是與植物受害聯(lián)系在一起,沒有植物的地方,就沒有霜凍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