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伏是怎么計算
數伏是怎么計算
數伏是指進入伏天,伏天開始。俗語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初伏的第一天,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我國使用的農歷歷法中,有一種“干支紀日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字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相配組合成60組,用以編排年、月、日、時的順序,周而復始,重復使用。根據“干支紀日法”的規定,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日,并規定初伏和末伏各為10天。根據這個規則,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導讀數伏是指進入伏天,伏天開始。俗語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初伏的第一天,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我國使用的農歷歷法中,有一種“干支紀日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字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相配組合成60組,用以編排年、月、日、時的順序,周而復始,重復使用。根據“干支紀日法”的規定,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日,并規定初伏和末伏各為10天。根據這個規則,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數伏是指進入伏天,伏天開始。俗語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初伏的第一天,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我國使用的農歷歷法中,有一種“干支紀日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字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相配組合成60組,用以編排年、月、日、時的順序,周而復始,重復使用。根據“干支紀日法”的規定,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日,并規定初伏和末伏各為10天。根據這個規則,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數伏是怎么計算
數伏是指進入伏天,伏天開始。俗語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初伏的第一天,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我國使用的農歷歷法中,有一種“干支紀日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字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相配組合成60組,用以編排年、月、日、時的順序,周而復始,重復使用。根據“干支紀日法”的規定,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日,并規定初伏和末伏各為10天。根據這個規則,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