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剛過,撒拉族老人韓占祥就帶著他的小兒子在自家院中做起了木工活。青藏高原6月的燦爛陽光灑滿了這個院落,院中花樹掩映,鳥鳴不斷。
看到記者一行到來,這位70歲的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帶我們參觀起他的家。高大的門樓、粉墻隔開了臨街的嘈雜,院中的正房和廂房錯落有致,木質的結構和古樸的雕花是這些房屋的最大特色。
“我家的房子是撒拉族的典型建筑,融入了撒拉族的文化。”韓占祥說。只見他家正房的門楣上刻有三層木雕圖案,他介紹說:“最下面是梅花盛開的清真寺,中間是藍天映襯下的天堂和仙桃,最上面是阿拉伯文的經(jīng)文。”
“撒拉族是個愛花的民族,家家戶戶都種花。實在沒有地方種,主人也會在房頂撒上土,種上各種花。也因為太喜歡花了,人們怕冬天看不到,所以就把花雕刻在了房子上,這樣一年四季,就不愁沒有花看了。”韓占祥說,撒拉族的這種建筑風格已有300年歷史了,新房子也都是這么建的。
在屋中坐定后,老人將撒拉族的歷史娓娓道來:相傳700多年前,在中亞撒馬爾罕地區(qū)有一個部落,為首的頭人是兄弟倆,由于不能忍受派系斗爭,他們率領同族人,牽了一峰白駱駝,馱著故鄉(xiāng)的水、土以及一部《古蘭經(jīng)》,一路向東,尋找新的樂土。他們越天山、過嘉峪關、繞河西走廊、渡黃河,來到現(xiàn)在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定居。目前,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居住著7萬多撒拉族群眾。
據(jù)悉,當?shù)赜幸谎壑那迦旭橊勅W岉n占祥自豪的是,他家離駱駝泉不遠。走進韓家之前,記者探訪了駱駝泉,得知它已經(jīng)作為當?shù)刂奈幕包c被保護起來。只見駱駝泉的周圍是茂密的蘆葦叢,在三畝見方的院子里,池水占了一畝地,深一米多,清澈見底。
而撒拉族祖先帶來的那部《古蘭經(jīng)》,一直被撒拉族人民視為歷史見證和傳世之寶。記者從循化縣有關部門了解到,位于街子清真寺的《古蘭經(jīng)》展覽館目前已完成裝修,將于近期對外開放。新建成的《古蘭經(jīng)》展覽廳占地面積近300平米,展廳布置采用伊斯蘭建筑裝飾風格,將以展示千年手抄本《古蘭經(jīng)》為核心,同時收集存放一些其他版本《古蘭經(jīng)》。
2004年9月,國家文物局派出專家組對這部《古蘭經(jīng)》手抄本進行鑒定后初步認為,其成書年代可能為公元8-13世紀,是中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古蘭經(jīng)》手抄本。
近幾年,國家加大投資,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實施了190余項惠民富民項目,有力地推動了撒拉族地區(qū)的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7萬多名撒拉族群眾從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