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野寺是蠼螋,是革翅目,球螋科的統(tǒng)稱。體長4mm-35mm,體狹長,略扁平,頭扁寬,觸角絲狀,無單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發(fā)達,方形體表革質(zhì),有光澤;前翅特化為極小革翅;后翅大,膜質(zhì),扇形或略圓形,常露于前翅外;尾須鋏狀;無產(chǎn)卵器;腹部第3節(jié)、第4節(jié)腺褶能分泌特殊臭氣驅(qū)敵;體尾末端有一對鉗狀尾鋏用于防御。
蠼螋有大約1800種。革翅目的名字就來自它短短的革質(zhì)前翅,意思是“皮狀翅膀”。很多蠼螋的尾部有兩個長長的鉗子,既能用來求偶,又能用來捕獵、對抗掠食者、開合膜狀的后翅。
產(chǎn)卵以后,大部分雌蟲就完成了作為母親的職責(zé)。不過,有的雌蟲會照顧自己的卵和若蟲。它們會定期清潔蟲卵,防止蟲卵長霉,還會保護若蟲免遭掠食者攻擊。若蟲成長過程中會蛻皮4次~6次,最后一次蛻皮后,它就變成了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