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是,中國傳統節日,為農歷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是水官的誕辰,在下元節祭祀水官,具有消災解厄的寓意。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分別是上元節和中元節,而十月十五就是下元節了,這三個節日都代表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因為道教有三官,分別為天官、地官和水官,所以古時人們就將三官的誕生日作為節日,也就是如今的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了。
下元節要干什么一、祭祖
由于下元節最初是天子祭水的節日,后來成為道家的節日,普通老百姓只能祭祖。因此在民間,下元節最多的習俗就是祭祖。古人認為祖先會庇佑子孫后代,而且只接受子孫的祭拜,因此祭祖時只能后代子孫去。
正因為這個原因,民間就有了“女婿不上墳”的說法,就是因為女子在出嫁之后,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連曾經的姓氏都會改變。而女婿就更是別人家的人,若女婿去上墳,會讓祖先認為沒有后代子孫了,也就不會再庇護了。
二、送“金銀包”
農歷的十月是冬季的開始,冬季為老陰,所以十月初一就是“寒衣節”,意思就是天氣逐漸寒冷,給先人送去棉衣御寒。俗話說“早清明,晚寒衣”,其實從十月初一到下元節之間,都是送寒衣的日子。
每到下元節這一天,人們就會準備一些錫紙和五色紙,做成的銀元寶或者衣服,然后裝進紙糊的袋子里,并且寫上收貨人的稱謂和日期,然后燒給先人。就如同送快遞一樣,這種紙做的包裹俗稱為“金銀包”。
三、拜“燒窯祖師”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下元水官節也是太上老君的生日,由于他能燒火煉丹,于是很多煉鐵和燒磚的地方都把太上老君奉為祖師,被稱為“燒窯祖師”。當然下元節最主要的是祭拜水官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