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那么冬至進補吃什么最好?為什么冬至是最好的進補時間?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冬至進補吃什么最好?
冬至吃: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于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
北方冬至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話,在現代里今天冬至吃餃子雖然是為了治凍耳朵,不過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卜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
南方冬至吃:湯圓
湯圓有著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如今在全國都十分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為什么冬至是最好的進補時間?民諺講:冬季進補,上山打虎,形象地說,頭年冬天好好進補,第二年就可以上山打得老虎。冬令進補的意識,在我們國家可謂是深入人心,可是真正懂得進補之道的人卻很少。冬季進補是養生調理方法的一種,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泄之,由于一年四季中,腎經在冬天最為活躍,大部分身體虛弱或失衡的人都由腎虛而引起,而冬天里天寒地凍萬物閉藏,進補溫熱的食物或藥物不容易上火,因此冬令進補符合天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