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習俗有醒獅、東海島人龍舞、廉江舞鷹雄、湛江儺舞、北坡游魚等。
1、醒獅:醒獅表演始于明清時期,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傳統(tǒng)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qū)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jié)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
2、東海島人龍舞:東海島人龍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舞蹈。起源于廣東省湛江市東海島東山鎮(zhèn),人龍舞之所以被稱為“人龍”,是由于演出的“龍”全部由人組成,而不是用物構(gòu)成。龍身巨長,一般由五六十人組成,有的達數(shù)百人,氣勢雄偉壯觀。
3、廉江舞鷹雄:相傳在清朝咸豐年間,今廉江新華鎮(zhèn)一帶就有舞鷹雄活動,已有近三百年歷史。表演內(nèi)容為鷹雄因猴子挑釁而惡斗,鷹腹頂6米高桿,展翅沖天而上,技藝險難,扣人心弦,后經(jīng)大肚佛相勸,鷹、雄息戰(zhàn)言和。集舞蹈、武術(shù)、雜技于一體,頗具特色。
4、湛江儺舞:儺舞是一種古代面具舞蹈,素有“舞蹈活化石”之稱。是由中原及閩南傳入的,古老生動,蘊含豐富,氣氛熱烈壯觀,動作原始古樸。湛江儺舞起源于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祭祀儀式,其內(nèi)容形式是古代雷州半島勞動人民敬天崇雷而形成的一種獨特雷儺舞,以雷首公與東、南、西、北、中五方雷將為主體,還包括土地公婆、艄公婆等,俗稱“走清將”、“舞巫”、“考兵”等,也是當?shù)毓糯让窦览浊矠摹⒍\神保平安的民俗舞蹈。
5、北坡游魚:游魚又稱魚燈。每年元宵節(jié)期間遂溪北坡鎮(zhèn)老墟有糊魚燈、舞魚燈、游村社,祈求風調(diào)雨風、年年有余的游魚習俗,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