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臘月二十四是小年嗎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
南方過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他們稱“掃年”為“撣塵”。
據專家研究,小年源于上古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在殷商時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內容。魏晉之后,作為“祀灶”對象的灶神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小年作為節日基本成型。
然而到了清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貝勒隨之效仿,于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長期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南京比較特殊——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后,當時南京的老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里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
不過即使是南北方的小年日期不同,但是小年的習俗大多是一樣的,因為小年的傳統習俗就是“祭灶”,不過現在不管是南方小年還是北方小年都幾乎沒有什么祭灶的習俗了,取而代之的是吃小年飯,然后掃塵,然后還有一個最傳統的習俗就是吃糖瓜。
南方過小年的習俗
1、掃塵每年必備的掃塵是家家戶戶的都會清掃的,也意為著除舊迎新,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2、祭灶,小年這天也是中國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四,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 祭灶對聯。然后還會給灶王祭拜糖瓜,是因為這樣好黏住灶王的嘴不讓灶王給玉帝說壞話,糖瓜很甜是也意為著只給玉皇大帝說好話。
3、貼春聯這是一種共同的習俗吧,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不管是門外還是屋里都會貼春聯貼福字,家家戶戶歡歡喜喜的迎新年。
4、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祭灶神怎么做
1、首先準備好祭果、酒和菜,供的時候點香、點燭。具體包括年糖年餅:象征生活甜甜蜜蜜(超市有賣一大包的,里面有各種東西);年糕:象征年年高;荸薺:也叫馬蹄,象征有錢;甘蔗:象征日子節節高。(要有頭有尾整根的,灶神用甘蔗的尾梢來當馬鞭);菠菜:要有根的,紅色的根須象征日子紅紅火火;大蒜苗:象征過日子很會算(精打細算)
以上六種為必須的,除此之外,還有:酒:農歷二十三祭灶的要有酒,農歷二十四祭灶的不要酒(黃酒或老酒即可);豆腐:上面印有紅色“福”字的最好;其他:糖果、桔子等都可。一般十樣,或不少于十樣。十,代表十全十美;給灶神燒紙錢,一般燒金元寶。
2、時間:農歷二十三全天、二十四晚上六點前祭灶均可。
3、農歷二十三祭灶要供酒,二十四祭灶的不要供酒,灶神怕匯報時滿口酒氣。
4、農歷二十三供的可以以腥的為主,二十四供的以素的為主。所供菜品生的即可
5、如果有的東西買不到,那就有幾樣是幾樣,其他的可以自己添加。
6、供的時候你可以跟灶神說說話,請灶神上去為你家多說好話等等。
7、如果是租的房子,沒必要供灶神,因為租的房子沒有灶神。要供還是讓老家的人供吧。
8、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你是農歷23祭灶的,不要把舊的灶神像撕下來,等24或春節前后再撕下來換新的灶神像,因為灶神要到二十四晚上6點左右才離開你家,騎馬上天,去天庭匯報。你如果23就撕下舊灶神的像,灶神就沒地方呆了。24供的可以將舊的灶神像拿下,貼上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