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臘月二十三這天的什么習俗 二十三糖瓜粘是什么意思
吃灶糖。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灶糖是古老的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小年,這一天的習俗是“送爺”,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述職,所以家家戶戶會敬獻糖瓜(也有人叫灶糖),為的是粘住灶王爺的嘴,不要在玉帝面前亂說話。也有說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里一個更紅火的光景。
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傳說:
傳說灶王爺叫張生,家里很富有。雖然媳婦李氏很賢惠,但不能生育,被張生休了。她勤懇過日子,成了大財主。張生的再婚婦人,好吃懶做,坐吃山空,敗盡家業,續弦之妻餓死,張生靠乞討度日。當張生到李氏家討飯時,二人見面,張生羞愧難當,一頭扎進灶坑里,被灶火燒死。張生升天后向玉皇認錯,被封為灶王爺。而今關東農村供奉的灶神卻演化成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賜給他灶王的封號,讓他成為天地間的使者,作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宮,與玉皇大帝團聚,并匯報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為,玉帝根據奏報的情況,對這家人進行獎善懲惡。
因此,過小年送灶王爺升天,也成為每家都很重視的一件大事。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掃的干干凈凈,在院中間設一香案,上邊插上幾柱香,擺上新蒸好的饅頭,三個一疊,共三疊,還要擺上水果、糕餅、關東糖和幾碟菜。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稈精心扎一匹馬,一掛車,備灶王爺升天時坐用。在祭祀開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灶王爺像前的供板,誠惶誠恐地把灶神像摘下來,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雙手合一,嘴里不斷念叨:“灶王爺升天堂,見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說賴話。”那種真誠心情,都熔鑄在禱告中。儀式結束時,主人點燃火柴,把煙熏火燎一年的灶神像,連同扎的車、馬一起燒了。大人孩子們仰望著天空,此時此刻,在冥冥之中,灶王爺已經坐著馬車乘長風,披彩云,回到天宮。盡管主人們對灶神表現出十分虔誠,并千叮萬囑灶神上天多說好話,保佑一家平安,但純樸憨厚的關東農民,還是有點放心不下。他們索性用關東糖把灶王的嘴給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后,見到玉皇搬弄是非,說壞話。給灶王爺吃關東糖的另一種意思托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給家里人說些甜言蜜語。這種用關東糖封灶王爺的嘴,進行行賄祭灶的獨特風俗,是民間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靈。因此,在送灶王爺升天時,各家各戶都要買上一二斤關東糖,在香案上擺供。
制作流程:
糖作坊是典型的老式傳統作坊,設備簡單,主要有鐵鍋、大缸和案板三大件。別看糖作坊設備簡陋,可制糖的生產過程卻挺復雜。
制作大塊糖的工序首先是配料,這原料可以是小米、稗子米、大米、玉米、大麥芽等作物。最好的原料要數大黃米,學科名叫黍子,在東北俗稱為糜子。
配好料之后要用清水淘洗數遍,直到將米糠、雜質全部洗凈為止。接下來便是第二道工序——熬糖。
熬糖這活,關鍵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候掌握不住,拔出的糖就要“皮實”,變成“老糖”,吃著不脆生;或根本就拔不出糖。經過熬制出的糖叫“糖膏”,也叫“糖稀”。這個時候的糖膏,溫度可達攝氏158至160度,表面形成一層薄膜。有經驗的糖匠,用挑糖棍從糖鍋里將糖挑起,尺把長的糖絲不斷,又呈現白色透明,糖鍋里也不再起小白氣泡泡。這是證明糖里沒有水份了,老糖匠要喊聲“撤火”,馬上就忙著“起鍋”。
起鍋,是制做大塊糖的第三道工序。其程序是將鍋里的糖膏舀出來,放在案子上或容器里,進行冷卻。待到糖膏熱度降到攝氏80度左右時,便可以“揉糖”了。
揉糖是第四道工序,就是將熬好的糖膏放在案子上反復揣揉,這活也不僅是個力氣活,還要講究技巧。首先要掌握好糖膏的溫度。糖鍋太熱了,下不得手;糖膏太涼了,就會變硬揉不動。一鍋糖膏一般都在50斤左右,每次只能揉5斤左右,所以呀,揉糖要抓緊機宜搶時間,一氣呵成。揉起糖來往往是餓了不能吃飯,渴了也顧不得喝口水。
每當將糖揉好之后便要高聲喊道:“開案”!“開案”是糖匠們的行話,就是所說的“拔楦”,俗語叫“拔糖”。這是制大塊糖的最后一道工序。拔楦的工藝操作是兩個人對頭,一個人抻著一個糖膏頭,將糖抻到一定的長度,一方將糖膏頭往上一合,喊聲“接著”,對方應聲“來了”,接著再抻拉。如此反復多次,糖膏越拔越白,越拔越細,最后要拔出“蜂子窩”,放到案子上,打餡,加香料,壓成一般大的塊型,然后冷凍,大塊糖就算制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