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不是二十四節氣 清明是節氣還是節日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同時清明也是一個傳統節日。
每年4月5日左右清明。明朝王象晉著聯群芳譜》釋“清明”:“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明白也”。清明就是自然界清凈明潔的意思。到了清明,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以上。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天氣晴朗,草木萌茂。由春暖花開、萬物生長代替了冬季寒冷枯黃的景象。春耕春插全面開始。
黃河中下游地區清明節平均氣溫為12℃,降雨量15—20毫米。北京地區清明節日平均氣溫由清明頭的10.6——C上升到清明尾的14.2℃,歷年平均4月17日穩定通過10℃。這個節氣降雨量lo毫米左右,比上一節氣略增,進入清明,春光明媚,杏桃花開,春耕大忙時節到來。江南農村在清明節開始播種早稻,北京地區農事活動是,整地施肥和播種前的準備,水稻播種育秧,白薯育秧上炕,播種春玉米。
清明節分為三候。“初候桐始華”,桐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微風中飄來陣陣沁人心脾的幽香。“二候牡丹華”,這時節國色天香象征富貴的牡丹花盛開了,咤紫嫣紅,姚黃魏紫,爭奇斗艷,尤以河南洛陽的牡丹最為出色。當地舉辦了洛陽牡丹節供游人欣賞。“三候虹始見”,清明節過后,雨量有所增加,空氣潮濕時雨后空氣中水氣含量較高,在明朗的陽光照耀下映出七色彩虹,給本已繽紛多彩的大地又增添了美麗的風景。
清明節習俗
因為寒食節要禁火寒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人們又會去在這一天參加一些活動來保護身體。比如有蕩秋千,踢足球,踏青,插柳。
清明節這個節日與其他節日不同,它不僅有對逝者的思念,也充滿了對新的收獲的一年的來到感到幸福和感恩,同時,在這一天,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于其他的禁忌。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給了這個節日獨特的記憶,謂之:清明。
清明節這個傳統民俗節日,在我過由來已久,我們現在忙碌在每個城市角落的人,都不應該忘記祖先對這一天特別的記憶。更重要的是,這一天提醒我們應該記得先輩的光榮傳統,優良品格,學習先輩的優秀作風,將先輩的優良教導與經驗上融入現代社會。這才是我們當代人應當給這個節日注入的新的靈魂和血液。
當然,清明這一天也有許多迷信禁忌,還有不適用現代社會管理的東西,比如:燒紙錢等。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適應社會的發展步伐,我們可以用其他更加適用于這個社會的東西來代替這些習俗也是可以的。
清明掃墓踏青溫馨提示
每年清明時節,都會有一些老人、兒童因掃墓踏青而不慎摔傷。在此提醒,老人掃墓時最好拄拐,若有兒童隨去,需看護好。
1、控制情緒防心病
“清明也是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掃墓時要注意穩定情緒,需帶上急救藥品,身旁最好有親人陪伴。
2、踏青防花粉過敏
眼下正是花粉傳播的時期,花粉飄浮在空中,被人吸入體內后,常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鼻腔及全身發癢等過敏癥狀。醫生提醒說,有花粉過敏史的人出游前應帶抗過敏的藥物,并戴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患有急性病、身體弱或過敏體質的人群,要盡量少去踏青。
3、慎吃野菜防中毒
掃墓、踏青后,采摘野菜帶回家也成為不少人的選擇。醫生提醒,市民如果誤食有毒的或被污染的野菜,要進行人工催吐,并及時送醫院診治。
4、不空腹,適當添衣物防感冒
清明節前后,早晚溫差大,老人、兒童、孕婦和身體虛弱的人很容易感冒。醫生建議,掃墓、踏青時出門不宜太早,不要空腹上路;不要過度勞累,更要注意增添衣物保暖。但“春捂”須有度,春季空氣濕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易誘發“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