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娘家為什么不吉利 出嫁的女兒為什么不能在娘家過年
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過大年,有兩個原因:
一是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過年,會把娘家吃窮;過年的時候,娘家要請神送神(神指的是家里的老祖宗)!嫁出去的女兒是別人家的人了,是不能在家過年的,對家里不好,會影響一年的運程的。因此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尤其對娘家哥哥和兄弟不好,會讓娘家破敗。
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別人家的人了,不能再吃回頭飯,尤其是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吃。“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有“覆水難收”之寓;更要讓女兒對娘家“心涼”,不再想家,死心塌地在夫家扎根結果,一心一意構筑好自己的新家。
對此可能有些人不以為然,但是有些忌諱必須要講究的。對傳統的禮儀現代人該講究的地方必須要講究。
出嫁女兒回娘家的禁忌還有這些
1、回娘家忌摸鍋、勺
在坊間,我們經常能聽見“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等話語。雖然這些話十分的封建迷信,也無科學依據,但由于在民間流傳的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毒咒。
就算明明知道是假的,但是經常聽見也會對自己的心里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新婦在回娘家的時候,最好應該遵循這些習俗,盡量不要碰這些讓人忌諱的事物。
2、祭灶日不宜回娘家
河南一帶,正月十五忌回娘家看燈,還要忌祭灶,忌除夕、正月初一回娘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有不宜回娘家的習俗。一般來說,新婦回娘家住的時間不宜太長,住的時間太長,一是誤婆家的事,二是誤娘家的事,已出嫁的閨女是客人了,不免要認真對待。很多舊的習俗在當今也漸漸被人遺忘了,因此一些古時的回娘家習俗了解便可。
3、忌正月初一回娘家
正月初一就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是合家團圓的喜慶之日,按照傳統風俗,很多地方是禁止嫁出去的女兒在大年初一回娘家的。因為在這些地區人們的觀念中,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大年初一需和夫家人團聚在一起,倘若在大年初一這天回娘家,就會造成夫家人不能團圓的局面,自然不便回娘家去。
4、忌正月十五回娘家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
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過年什么時候回娘家
正月初二有回娘家的習俗。
農歷正月初二,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要帶上禮品回自己的父母家。這體現了男女平等觀念。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币馑际钦f有父母的女兒,在年初二以后,娘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
娘家須派兄弟或子侄到女婿家搬請帶路,以表慎重之意,傳統習俗上娘家第一年會請女兒的兄弟到夫家接送女兒與女婿(之后也可以這樣做),若是家中沒有兄弟,也可以請同輩的男性代勞。
過年回娘家買什么
煙酒
雖然對方家庭可能父母不抽煙不喝酒,但是你也要表示一下,因為有的地方的規矩就是這樣,你不能認為他們不抽煙不喝酒就不買了,那你就是犯大忌諱了,會被對方父母看做很不禮貌。注意:不管對方家里有無人抽煙、喝酒,你都得跟他們點一根煙、飯桌上敬酒,這是常識和規矩,不要忽視。
自家準備的特產
對方父母知道是你父母親自動手準備的特產,那說明你們隊女方是很尊重的,很有誠意很重視這次見面,你們一家人的第一印象能讓對方父母心里覺得好,畢竟覺得你們家很上心這件事,那么以后路也會對他們的女兒很上心。
茶葉
如果喜歡老人身體更加健康,那么就多送茶葉吧。多喝茶,能有效排除體內毒素。
飲料
為了身體健康,也可以拿茶水和飲料代替喝酒。多買幾瓶飲料回家,大家吃飯時同樣很喜慶熱鬧。
水果牛奶
一般日子見面都送些水果牛奶,但是這些個人覺得太平常了,送這個還是要看對方家庭背景、對方父母的看法,如果對方是農村家庭,當然送這個比較適宜,因為農村家庭的不太在乎禮輕、覺得這些都可以;如果是城鎮家庭,那么這種走家穿巷送的東西,對方也許會覺得你或你們家太過隨便了,會有所不滿。
保健品
對方父母如果有缺鈣、吸收不好或者其他身體毛病,可以送些保健品。注意:送這個東西要看地方習俗的哈,畢竟有的地方的人認為送藥(保健品)之類的東西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