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龍船節是什么民族的傳統節日
龍船節是苗族的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的5月24日至5月27日。龍船節一般在貴州清水江上舉行,清水江穿過凱里又名龍頭江,每年農歷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這里歡度龍船節。
龍船節的來歷和傳說
苗族人劃龍船的習俗有悠久的歷史,它的起源也流傳著幾個不同的傳說。這些傳說都與龍圖騰和祈福有關。
紀念屠龍勇士與祈福說
相傳過去江河邊住著一個名叫保的苗家漁民,有一天他帶著獨子九保下河打魚,突然風雨大作,一條龍躍出把九保拖進龍洞,于是保潛水進龍洞救子,卻發現惡龍已把他兒子殺死并當作枕頭,就決心為子報仇,于是放火燒死龍,龍洞的煙霧彌漫整個地區。之后是一連九天九夜天昏地暗,直至一個婦女帶著孩子到江邊濯衣,孩子把母親的捶衣棒在水里劃上劃下邊嬉戲邊念著:“咚咚多!咚咚多!”,天上頓時云消霧散,太陽再出來,被燒死的惡龍也被發現漂浮在水面。各寨的人知道后便先后趕到江邊分龍肉,最早發現并分得龍頭是勝秉寨(另一說是龍頭先分殺龍的保),施洞分到了龍尾,楊家寨只分得龍腸子。另一說法是殺龍和分龍肉后才風云變色,連日不開,直至小孩用捶衣棒拍打江水和模仿鼓聲,天就亮了。
后來死去的龍托夢給苗人,叫他們行好,用杉樹仿照它的身軀造成舟,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帶模仿龍的動作劃上幾天,它就能興云作雨,保他們五谷豐登。起初他們做幾只龍船試劃,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紛紛仿效。眾人本來商定在農歷五月初五、初六舉行龍船賽,但為免妨礙生產,各寨又互相協商劃龍船的日子,最后決定勝平、平挑兩寨于五月初五劃船、平寨于農歷五月二十四日、塘龍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的二十六日,這個次序就傳世至今。
望被雷公所殺龍王復活降雨說
又有一說,龍并非被苗民所殺,而是被雷公劈死。相傳龍王有一次行錯了雨步,下雨的時間違反天意。大怒的天公命雷公把犯錯的龍王劈成數段拋入江中,于是當地天大旱,苗民就造龍船沿清水江劃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龍王復活了,又按常規降雨人間。與上述傳說都是以賽龍船來求雨。
苗族的劃龍船
劃龍船比賽場面十分激烈,是一項賽體力、比技術、比智慧、練勇敢、保團結的體育活動,是苗族民間體育活動中較為引人矚目的一類,同時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睞。龍船節展示了早期苗族人民持樸的信仰,同時,追敘了苗族人民早期文明傳統文化發展的歷程。再現了當時苗族人民的智慧與力量的勇敢意識和團結歷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