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月三人們會舉行什么活動
1. 農(nóng)歷“三月三”,廣西全自治區(qū)放假三天
農(nóng)歷“三月三”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廣西,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12個世居民族,又稱其為“三月三歌節(jié)”、 “壯族三月三”。廣西在對待農(nóng)歷“三月三” 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三歌節(jié)” 、 “壯族三月三”)上的重視,是非常的實實在在,一點也不玩虛的。首先就是農(nóng)歷“三月三”期間,廣西全自治區(qū)放假三天,以作祝賀。
2.全廣西舉辦“三月三歌圩”活動
農(nóng)歷“三月三”期間,也就是“壯族三月三”,廣西會舉辦“三月三歌圩”活動。而且這并不是在一城一地舉辦這樣的“三月三歌圩”活動,而是在全廣西范圍內(nèi)舉辦這樣的“三月三歌圩”活動。在“壯族三月三”期間,很多的地級市會舉辦“三月三歌圩”活動,很多的縣城會舉辦“三月三歌圩”活動。甚至于很多的鄉(xiāng)鎮(zhèn)也會舉辦“三月三歌圩”活動,很多的村屯也會舉辦“三月三歌圩”活動。在廣西多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三月三期間我要請假,不然沒有我,今年我們村的對山歌比賽恐怕會輸。
3.廣西“壯族三月三”的其他活動:
廣西“壯族三月三”除了放假三天、對山歌外,還有拋繡球、碰蛋、搶花炮、斗牛、斗馬、踩堂、包糍粑、蒸五色糯米飯等。
廣西三月三的傳說故事
依據(jù)傳說故事看來,廣西三月三主要是留念一個稱為韋達桂的人。這一韋達桂是那時候一個土皇帝的手底下,也是那時候的壯族人。為了更好地壯族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惹惱了皇上,促使皇上造成憎恨,頻繁想盡辦法的要想干掉這一韋達桂,可是由于找不到緣故,因此 只有用誣陷來干掉他。可是這一韋達桂學識淵博,皇上的陷阱頻繁被他戳破,造成 皇上氣急敗壞的立即撕破臉皮。一開始在壯族老百姓的保護下,盡管取得成功逃離了,可是之后又被追兵給追上,活生生給殺死在了山里邊,而這一天恰好是三月三,因此 自此的壯族老百姓為了更好地留念韋達桂,會在三月三這一天架起溫室大棚,擺上五色糯米飯等貢品供祭達桂的亡魂,而且在布棚周邊唱出贊揚和謝謝達桂的壯歌。就是這樣一代傳一代,來到如今就產(chǎn)生了廣西三月三歌圩的風俗習慣了。
廣西三月三來歷∶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jié)”。
歌圩,是壯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活動的,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壯族歌圩,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寒歌擇婿”的故事。傳說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阿昌族會街節(jié)是戶撒和臘撒地區(q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去多在農(nóng)歷九月中旬舉行,一般持續(xù)5天左右,現(xiàn)在已改在國慶節(jié)前后的三天舉行。
廣西三月三習俗:
“三月三”,方圓數(shù)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采烈地穿上節(jié)日盛裝趕來參加,少者幾百人,多達數(shù)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擇佳偶,別有風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jīng)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