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指的是指東漢后魏、蜀、吳三國。
魏國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后世史家多稱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稱作“后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斗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后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斗中因戰功步入仕途。
吳國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于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于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