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節是什么節日
佛誕節,又稱浴佛節,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還是與它的規定有所不同,大致說來這些寺院浴佛更側重于法會的儀規,具體分為恭迎佛像,安座沐浴,祝圣繞佛,回向皈依四個步驟來進行。
成道節,又稱臘八節,是紀念佛祖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為每年的農歷十二月(臘月)初八。通常人們會取香谷及干果等造粥供佛,俗稱臘八粥,后演為民俗 。臘八粥又稱七寶粥 、五味粥 。《燕京歲時記》云:“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 、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苯袢匝仄渌?。
浴佛節應該做些什么
每年這天佛教寺院按慣例舉行“浴佛法會”,拜佛祭祖。浴佛節雖是佛教傳人中國后興起的宗教節日,但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其中的浴佛、齋會、結緣、放生和求子等習俗融人民間,廣為流傳。
浴佛
相傳農歷四月八日為釋迎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燈燭,將銅佛放于水中,進行浴佛,普羅大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各地佛寺舉行佛誕進香。
齋會
齋會,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寺廟僧人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歷四月八日赴會,念佛經、吃齋,因為與會者要吃飯,須交“會印錢”。飯菜有面條、蔬菜和酒等。還有一種烏飯,方法是以烏菜水泡米,蒸出后為烏米飯。這種食品本是敬佛供品,后來演化為浴佛節的飲食。在浴佛節期間,人們還要討浴佛水,以得佛祖庇佑。
放生
佛教主張不殺生,在浴佛節期間有放生的習俗。放生來源早在宋代已有記載?!段淞峙f事》中說:“四月八日為佛誕日,諸寺院各有浴佛會,僧尼輩競以小盆貯銅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饒錢交迎,編往邸第富室,以小構澆灌,在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會,舟揖甚盛飛略如春時小舟,競買龜魚螺蚌放生。”古代有承美放生傳說,民間有玳瑁放生等。放生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結緣
結緣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締結世之緣。是浴佛節對于男女來說很重要的一個活動。何謂“舍豆結緣”?因佛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識是前世就已結下緣分,俗語就有“有緣千里來相會”之說。又因黃豆是圓的,圓與緣諧音就以圓結緣。民間有舍豆結緣,寺院、宮廷也不例外。宮中要煮青豆,分賜宮女內監及內廷大臣,稱做“吃緣豆”。
求子
人們總想把自己的愿望借助特別的日子,乞求它的實現,在浴佛節向觀音求子,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山東聊城地區有觀音廟,神案前擺著許多小泥娃,都是清一色的男孩,或坐、或爬、或舞。四月八日這天,不育婦女多去拜觀音和送生娘娘,討一個泥娃娃,以紅線繩套住脖子,號稱拴娃娃,甚至還有的以水服下,認為這樣能懷孕生子。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還盛行押子,即在樹上押一石,拴紅線,以求吉利得子?!都制嫠渍劇分姓f:“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開廟會,求嗣者詣觀音閣,于蓮花座下竊取紙糊童子一,歸家后置褥底,俗謂夢能可操勝券?!?/p>
行像
在佛寺,“行像”是浴佛節最熱鬧的活動。所謂“行像”,就是在城市的街衙大道上用裝飾華美的車載著佛像,以歌舞伎樂為行像的前導巡行,這是一種類似游行的盛大慶?;顒樱幌抻谘残谐侵兄饕虡I大街。
其熱烈歡樂的氛圍同“與民同樂”的根本精神是相同的。每逢佛誕日,寺中僧眾可以在漫長而枯燥、單調的修行生活中,借機放松一下,充分領略人世生活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