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的來歷簡寫50字 植樹節的由來簡說
植樹節的來歷簡寫50字:植樹節是為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他是中國近代史上 第一個重視并大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習俗就是在這一天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的活動。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簡介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后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
什么是植樹節
我們都知道,春季和秋季是造林季,其中,春季是植樹造林最好的時間點。因為,這時氣溫回升、降雨量逐漸增多、樹木開始從冬季的“休眠”狀態復蘇,容易成活。
1979年2月23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今年則是41個植樹節。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規定的以宣傳保護森林,并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國際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提高人們對森林愛護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后代。
—:植樹節的意義50字
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二:植樹節的意義50字
植樹造林為人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種香甜鮮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葉;還有滋補身體的冬青樹上的女貞子,鮮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銀杏等珍貴藥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開采煤炭,交通運輸,制造車輛、船舶、尺機,修建橋梁、碼頭,造紙等都需要木材。
三∶植樹節的意義50字
植樹造林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多植樹,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為樹木有龐大的根系,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樹根吸收畜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樹造林。因為“沙漠向人類進攻的主要武器是風和沙”,大量植樹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護林,減少風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風沙的作用。
四:植樹節的意義50字
植樹造林可為人類提供氧氣,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道路兩旁栽樹可以降低噪音,多種多樣的樹型、花果和翠綠的枝葉可以美化環境,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環境。
五:植樹節的意義50字
樹是地球的肺,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保護樹林、保護樹木,讓都市的生活添一分綠色!保護樹木就是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
但是對于我們大家來說,植樹節的意義并不僅僅是種一棵樹那么簡單。植樹節向我們表達的意義不僅是要多種植樹木,而是要培養我們廣大市民愛護自然、低碳生活的一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