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時間
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二十世紀初年的四川,還是相當僻遠閉塞的。但是,五四運動的消息傳播之快,確實令人震驚。許多年以來,當人們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仍感慨不已。
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
五四運動屬于什么革命
五四運動發生于辛亥革之后,所以工業革命正在迅速的發展中,與此同時工業階級的隊伍也在壯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五四運動有著與別的運動不一樣的風氣。五四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革命性質,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是抵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因為巴黎和會上中國失敗了,人民群眾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不滿終于爆發了,從5月4日到6月初,五四運動一直堅定不移地與帝國封建主義做著斗爭。比起其他企圖依靠政府的運動不同,五四運動是一場單純的人民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人們堅決的維護著自己的利益,保護著國家。
反帝反封建是五四運動的目標,在這場運動中外爭了國權,內除了國賊,與眾不同的情況下是人們滿懷的愛國心,這是后人希望銘記和學習的。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壓在人民頭上的兩座大山,而五四運動就是征服這兩座大山的運動,因為五四運動的性質是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五四運動最后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在這樣的勝利下無產階級走上了舞臺,中國人也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一、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
二、無產階級在運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廣大人民群眾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四、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干部的準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它展開了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五四青年節年齡范圍
2008年4月,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青年節”放假適用人群為14至28周歲的青年。
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愿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