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南方小年怎么過南方小年要干什么事
1、掃年
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
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
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2、祭灶
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民間傳說,每年小年這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另外,據說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
祭灶日期,由于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其日期也不盡相同。有現存文字記載的,在南朝時,部分地區祭灶日是在臘月八日,與臘八節重合,如《荊楚歲時記》里記載道:“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到宋代時,祭灶已經與小年合并起來,定在了臘月二十四這天。如范成大的詩《祭灶祀》:“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盵4]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南宋時則稱為“小節夜”。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臘月二十四日交年,汴梁城里非常熱鬧。無論窮富,大家都忙著買酒買肉買水果,買金銀紙來祭祀。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但是清朝也的確有臘月二十三祭灶的記載。《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嘉慶二十年刊《溫江縣志》:“十二月二十四日,舊傳灶神上天奏事,先于二十三日夜,各具香花、酒果、燈燭、場糖、錢褚致祭。灶神上天仍是二十四,但是祭祀遷移到了二十三?!?/p>
3、剪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
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4、貼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
5、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6、婚嫁
過了小年,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
7、吃米餅
小年的時候廣西武宣、桂平等地區有做米餅的習俗。用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制成,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8、吃年糕
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南方很多地區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