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別是指學員或學生畢業的批次;具體是什么屆別要看具體年份。由于畢業生通常是每年一批亦即一次,所以,畢業屆別一般以年份命名。如1960年畢業的稱一九六零屆(簡稱六零屆),2005年畢業的稱二零零五屆(簡稱零五屆)。
界別,還可以是劃分、區別的意思。古有邊界相迎,送不出界的禮節,故稱邊界告別,簡稱界別。政治協商會議設置界別。政治協商會界別作用要發揮:
1、創新各民主黨派作用的發揮。與各民主黨派市委和工商聯聯合,開展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針方針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等重大課題研究,在取得成果后,召開常委會會議或專題協商會,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具有決策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政協全委會及政協各種會議,應安排各民主黨派代表以組織名義作大會發言。加大征集和辦理民主黨派提案的力度。
2、創新界別活動的形式。積極采取界別縱向聯合和相近相鄰界別的主題討論或其他活動形式。特邀人士界別的部分政協委員,可根據本人意愿,在不改變委員界別身份的前提下,調整到與委員工作相關的界別活動組。本界別活動,可邀請其他界別的相關委員以個人身份參加。以專委會為依托,組織界別開展有特色的界別專題活動。
3、創新界別活動的平臺。政協例會應開展專題辯論,提高建議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政協的決議案應交各界別辯論,充分體現絕大多數委員對社會重大問題的關注和對解決問題的正確意見。界別專題聽證會、議政會、政情交流會,要突出界別的群體參政形式。應組織相關界別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全體會議,參與政務工作研討,發表意見和建議。通過界別座談會、界別約談會、界別沙龍和界別之聲等形式,專題收集反映各界別的熱點、難點、敏感和冷點信息。聘請兼職社情民意信息員,設立社情民意箱。政協要主動征集黨派和團體提案,提倡同一界別委員圍繞有關專題撰寫集體提案。
4、創新界別的組織機制。市政協應賦予界別召集人領導界別、管理界別委員履行職能和具有向市政協黨組推薦構成本界別的換屆人選等權力及參與政協常委會與市委、市政府民主協商。市政協應會同組織部門、統戰部門和各民主黨派及有關部門主管單位,制定以委員的產生、管理、退出等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