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華為估值以及華為估值多少億的話題在網絡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熱議。然后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相關內容。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內容導航: Q1:華為市值1.2萬億元,為什么在胡潤百富榜只排第三?
最新一期《雷克薩斯胡潤百富榜》給華為估值1.2萬億元,排名第三,應該是中國非上市公司中最高的;與此同時,上榜的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以210億元的財富位列企業家榜第162位。
但有意思的是,這個估值還不到華為2018年營收7212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超過4000億元)的兩倍,也遠低于合并后營收不如阿里的估值。好如它(市值3.26萬億)和騰訊(市值3萬億)。可能是因為一直被視為一家硬件公司,不像互聯網公司那樣市盈率和市銷率都極高,但華為的真實價值顯然被低估了。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華為是100%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任正非本人持股僅1.14%。相比之下,位居榜單第一和第二的馬云家族和馬化騰的財富分別為2750億元和2600億元。包括ARM的老板孫正義,剛剛在美國宣布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斷供。僅2016年,他就從阿里套現了數百億美元。
與很多人認為華為是一家手機廠商不同,成立于1987年的華為很早就在電信基礎設施領域打出了名堂。2013年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其2C終端業務直到2018年才超越2B運營商業務成為收入最高的板塊。
在最新一期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華為以1090.30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61位,較去年的第72位上升了11位。收入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競爭力。為什么美國不打壓阿里巴巴和騰訊,反而全力打壓華為,甚至因為這樣的公司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曾經有一個笑話,說中美兩國領導人用自己的科技公司來打牌。華為是中方手中的“二王四二”。思科、蘋果……美國可以控制一切。全國很少有人不搞房地產不割韭菜能有今天的成就。大家都聽小米、美團說不上市,華為說不上市基本就認為不上市。
任正非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說,“華為不允許資本輕易進來,因為資本的貪婪本性會毀掉我們理想的實現。我們只為理想而奮斗,不為金錢而奮斗。” 華為本身并不缺錢。2018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746.59億元,資產負債率也逐年下降至65%。另有媒體報道稱,2019年上半年,其貨幣資金規模達到2497.31億元,理財產品投資總額超過700億元。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C114采訪時也表示,華為之所以能一直跑在別人前面,是因為它不缺錢,而且作為非上市公司做決定很容易。
2018年,華為研發費用達到1015億元,占銷售收入的14.1%,在歐盟公布的2018年行業研發投入中排名第五;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4800億元人民幣。盡管來自美國的種種壓力,華為今年仍計劃投入1200億元用于研發。
根據聯合國下屬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數據,2018年,華為向該組織提交了5405件專利申請,位居全球第一。此外,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華為以2314件的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第一。
Q2:國內企業有能力收購華為嗎?如果華為愿意被收購,你覺得值多少錢?
華為的估值是2400億美元,1.68萬億元人民幣。就看國內有沒有能力收購華為了。那么首先要看華為的估值。我對華為的估值做了兩個粗略的分析。華為最近的估值約為2500-3000億美元。華為的業績屢屢超出預期,華為的半年報也已經出爐。下面我們根據最新的業績對華為做一個簡單的估值。
一、華為最新業績 1.1.華為近三年的表現。2016年,華為營收5216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增長0.4%。2016年,華為營收保持了較大增長,但凈利潤增長幾乎停滯,但當年研發投入達到764億元,占銷售額的14.6%。這一研發投入水平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2017年,華為營收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凈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28%。雖然2017年營收增速較上年放緩一半,但凈利潤增速有所提升。. 研發投入811億元人民幣,折合104億歐元。研發投入規模位居全球第六,位居上榜中國企業第一位;
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的是德國大眾,研發投入達137億歐元,其次是谷歌、三星、微軟、英特爾、華為和蘋果。
2018年評估機構對小米估值,華為營收7311億元,同比增長19.5%;凈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研發投入1015億元,占銷售收入的14%。華為之所以能夠保持收入的穩定增長,得益于其產品的技術領先,而產品技術的領先又得益于其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2019年上半年,華為營收4013億元,同比增長23%;凈利潤349億元。如果全年以23%的增速完成,2019年華為營收將達到8992億元,凈利潤為729億元。
2、華為的估值是多少?這是價格比較中有爭議的問題。最大的爭議在于,很多華為粉認為華為的市值應該是第一,比其他所有公司都要強,所以只要低于其他公司的估值,就決定不接受。喜歡華為,喜歡華為的任正非,喜歡華為的產品,跟你愿意給華為看重多少都沒有關系。公司的估值有其自身的投資邏輯。
因為都需要投資人的認可,投資需要回報。如果你喜歡華為,你可能會買它的產品,但如果你真的給華為一只估值100倍的股票,你可能不會花錢買。因為你也知道這太貴了。估值方法有很多,包括資產法和收益法,這兩種方法都特別有缺陷,價格比較復雜。我們只是使用市場方法。市場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市盈率法,第二種是第一種是和同類公司比較,看他們的估值是多少。
2.1. 市盈率法很簡單。對于這類穩定增長的公司,比較認可的估值方法是PEG=1。這個估值比較合理。華為目前的增長率是23%,所以我們可以給華為23倍,根據上面分析的業績數據,如果2019年實現盈利729億元,給出23倍的估值,那么華為的市值將1.68億元,約合2400億美元。市場有一定波動
因此,可以估計18次到30次。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估值區間可以達到1.3萬億到2.2萬億,也就是1860億到3140億美元。這大概就是華為的估值,從市盈率的角度估算出來的。如果按照市銷率的估值來計算這個估值,區間大概在1.44倍到2.44倍之間,也就是華為的市銷率。當然,我的估值是很粗略的,但雖然粗略,但幅度基本是差不多的。可能有讀者不以為然,那我們就來看看國內外同行的估值水平吧。
2.1. 可比法蘋果:動態市盈率18倍,市銷率3.7倍;營收2600億美元,凈利潤590億美元,估值1萬億美元;增長率為零;高通:動態市盈率27倍,市銷率Ratio 3.6倍;營收260億美元,凈利潤52億美元,估值930億美元;愛立信:動態市盈率1200倍,市銷率2.1倍;營收128億美元,凈利潤4億美元,估值2760億美元;諾基亞:動態市盈率:虧損,市銷率1.2倍;營收249億美元,凈利潤:虧損,估值296億美元;
中興通訊:動態市盈率48倍,市銷率1.45倍;營收968億元,凈利潤39億元,估值1400億元;小米手機:動態市盈率19倍,市銷率1.07倍;營收2102億元,凈利潤112億元,估值2260億元;
備注:以上公司大多為手機領域或通訊領域的龍頭企業,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2019年的收入和凈利潤是根據上半年全年的增速推算的。可能與當時全年數據出入較大。由上可見,無論是基于市盈率還是市銷率的估值方法,從參考對象來看,筆者此前對華為的估值都處于相對合理的區間。
3、任何公司都可以收購華為嗎?剛才上面已經對華為的估值進行了分析,大概是2400億美元,1.68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我們要給一個范圍,就是1.3萬億-2.2萬億,就是1860億美元-3140億美元;A股市場上市值超過1萬億元的公司有6家。如果華為估值1.68萬億元,很可能位居第二,僅次于工行的1.88萬億元。當然,華為也有可能成為市值最大的股票。
2400億美元的估值大概可以排在美國股市的倒數20名,如果是3000億美元,大概可以排到第15名。華為的股權結構由工會持有。任正非為唯一自然人股東,持股約1%。如果要收購華為,至少要收購50%的股份
按照華為目前1.68萬億元的估值,無論是現金支付還是現金+股份支付,國內確實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到。1.68萬億市值,需要8400億現金才能買50%,即使以股份支付,也只有工商銀行能和華為市值相提并論。如果是用股份支付,誰來控制誰還不清楚。
華為的股份太集中了。要收購華為,即使有華為的全方位合作評估機構對小米估值,也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體量太大了。且看華為繼續前行。按照現在的速度,看到華為朝著目的地前進,也是很爽的。
Q3:為什么華為的估值低于阿里巴巴和騰訊?
事實上,估值和收入之間沒有直接關系。許多公司的估值低于營業收入。甚至還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低于公司的資產和凈資產。與估值直接相關的是利潤和對公司未來前景的預期。就這兩點而言,華為的利潤低于騰訊和阿里巴巴,未來前景也不如騰訊和阿里巴巴。華為之所以估值低,是因為華為是一家硬件公司,硬件公司的估值無法與擁有十億多用戶的壟斷互聯網巨頭相提并論。
估值不等于價值。估值是對公司或商品的評價。評價有很多方面,比如公司的盈利能力,發展前景,融資情況~~~等方面。估價高低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估價師和估價機構。每個人或每個機構對一個公司和一個商品都會有不同的評估價格。
比如一個店鋪,如果按照近10年的綜合店鋪估值,店鋪估值為10萬,但是另一個人根據店鋪現在的情況,對店鋪的估值是20萬,第三人的估值方法是不一樣的. 從這家店的過去、現在、未來來綜合評估,這家店的估值是40萬元。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估值不等于價值,不同的估值方法,不同的估值因素,最終的估值自然是天壤之別。
華為沒有上市,但雖然沒有上市,但它是一家不缺錢的公司,是一家非常優質的公司,而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上市公司。顯然,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估值方法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華為沒有上市,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華為到底有多少資產。對于評價華為的人來說,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誰會花大量精力去調查華為到底有多少錢才評價呢?阿里不同于騰訊。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必須披露很多信息。只要能從上市公司的各種情況中了解到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評價起來就很簡單了。
以另一種方式考慮它。如果華為現在也是上市公司,華為的股價和阿里巴巴的股價是170美元,騰訊的股價是330港元,你覺得華為的估值還會是1.2萬億嗎?答案肯定不是,而且華為是非上市公司,屬于原始股。如果原股1原先計算的話,原股和幾百元、幾千元的高價股最終的市值和估值肯定相差很大。這是上市。它不同于未上市的兩個。
雖然華為在5G技術上領先,但這種領先很難幫助華為提升業績。反而是被5G打壓所困,影響了其他業務。
而騰訊和阿里巴巴幾乎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他們投資的公司范圍更廣,這樣的公司很可怕。他們未來的發展沒有上限。
Q4:華為和騰訊哪個更有錢?
《胡潤百富》對華為的估值為萬億元,而騰訊2017年末市值為2.3萬億元,阿里巴巴市值為2.2萬億元。
華為2018年營收突破1000億美元,2017年凈利潤475億元;騰訊2017年總營收2377億元,利潤724億元。從盈利能力來看,騰訊超越華為。畢竟,他們屬于不同的行業。華為是一家硬件公司,而騰訊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過,華為在5G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以及智能手機業務的高增速,都是騰訊無法比擬的。華為的市場遍布全球,其智能手機業務很有可能在兩年內達到全球第一大出貨量。手機的銷量也在持續上升。在此背景下,華為的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然而,騰訊的微信始終無法打開國際市場,在中國的增長水平已經到了天花板。未來股價走勢難以樂觀。
從公司的研發水平來看,華為更像是一家國際科技公司。2017年研發投入占比14.9%,達到133億美元,接近微軟,高于蘋果的112億美元。騰訊去年的研發支出約為25億美元,與一流的科技巨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我個人認為華為的價值不能簡單計算。媒體給出的華為最新估值約為2000億美元,與去年的1萬億元相比仍有較大增長。
Q5:如果華為上市,會誕生多少億萬富翁?
華為可以說是當今中國最知名的企業,而且財力也特別雄厚。
眾所周知,華為目前的持股極為分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持股甚至不足2%。因此,如果華為上市,億萬富翁中將有數萬人。在位期間不列。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企業在股市大顯身手。很多人認為茅臺、騰訊、阿里巴巴都是優秀的公司。同樣,華為也是人們心目中的優秀企業。2016年,華為年產值突破5000億,大致相當于1.5個聯想、5個格力電器、5個中興通訊、5個阿里巴巴、6個比亞迪、6.5個小米,約等于萬達和萬科的總和。騰訊、百度、阿里的總和。因此,如果華為上市,其市值應該高于阿里巴巴和騰訊。
如果按照蘋果市值計算,華為集團市值約為12960億元。如果按照中興的市值計算,華為的估值約為12441元。將這兩個數字平均,可以得出華為的估值約為1.27萬億元。根據華為年報,華為是一家員工100%持股的民營企業,參股人數為96768人。全體員工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其中,華為任正非持有約1.14%的股份。
如果華為總市值達到1.27萬億元,那么華為全體股東就有96768人。簡單平均,所有參與持股計劃的華為員工股東的平均價值將達到1312.4萬元。
感覺華為集團的股份很分散,就連任正非也只持有華為集團1.14%的股份。按照這個情況,估計在華為集團96768人的持股中,估計會有1000人左右持股比其他人多。如果華為上市,可能會造就1000多個億萬富翁。
如果華為上市,將造就1000多個億萬富翁。
Q6:華為營收7200億元,但估值只有1.2萬億元。為什么比阿里騰訊低很多?
華為是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是國人的驕傲!與靠資本運作做大的聯想相比,華為完全靠技術研發來吸引世界目光。連美國都跟華為扯不上邊。2013年,華為一舉超越國際通信巨頭愛立信和西門子,成為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制造商,震驚世界!
在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華為位列第61位,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一家進入百強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那么,作為中國唯一一家進入百強的高科技企業,華為的估值是多少,能否成為中國市值(估值)最高的科技企業?
昨日,在胡潤百富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科技公司市值榜單中,華為以1.2萬億元的估值排名第三。阿里以32.6億元的市值排名第一。騰訊以高達30040億元的市值排名第二!此外,第四至第十位分別是螞蟻金服、字節跳動、美團、美的、滴滴、恒瑞醫藥、海康威視。遺憾的是,愛上華為的小米跌出了之前的排名。十。
從榜單中可以看出,華為的估值遠低于阿里騰訊。為什么是這樣?要知道華為去年的營收高達7200億元,而阿里去年的營收是2500億元,騰訊的營收是3126億元,遠低于華為的營收。
事實上,華為估值最有價值的參考是三星,而華為一直以追趕三星為目標。那么以三星為參考,華為的估值是多少呢?下面我們通過對比三星和華為的營收和利潤數據,以及三星目前的市值,來評估華為的市值。
根據華為2018年財報,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7200億元,同比增長19.5%,凈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根據三星發布的2018年財報,三星電子2018年營收為243.7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6萬億元),凈利潤為58.8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530億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三星的營收是華為的2倍,三星的利潤是華為的6倍。目前三星市值為4483951億韓元(約合2.6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營收評估,華為的估值約為1.3萬億元;如果以利潤評估,華為的估值約為4400億元。
不過,華為未來的發展比三星電子更有前景,市值還能更高。但無論怎么評價,上市后的華為市值都不會超過2萬億元,合理市值在1萬億到2萬億元之間。由此看來,華為雖然是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但因為是硬件公司,市值還是不如互聯網公司阿里騰訊!
華為的估值介紹就到此為止。感謝您花時間閱讀本網站的內容。更多華為百億估值及華為估值的資訊,別忘了上微瀾財經搜索。我希望它能解決你的問題。使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