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
網紅papi醬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養娃日常,稱生完孩子2個月內去看了3次牙醫,打了3次麻醉,殺了3條神經,并表示“我在痛苦”,帶著淚流滿面的表情。
說到孕婦的口腔問題,看似是小事一樁,但稍不注意孕婦牙疼怎么辦,可能就會有類似papi醬的痛苦經歷。
很多人不知道懷孕和牙齒有什么關系,
其實,如果孕婦長期不關心自己的牙痛,
等到患上牙周病時,很可能會引發子宮收縮,導致早產。
孕婦牙痛受多種因素影響,
如孕激素、反復孕吐、個人衛生習慣、
甚至是孕婦孕前的口腔問題等等。
為什么孕婦容易牙痛?
以下是孕婦牙痛的3個常見原因!
01. 黃體酮影響引起的牙痛
由于孕婦體內孕激素的增多,身體的內分泌系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孕婦牙齦血管的擴張、彎曲、弱化,導致血瘀,血液通透性增加血管壁。
因此,孕婦在孕期很容易出現牙齦出血、口臭、牙齦增生等牙齦炎問題。
02. 智齒急性炎癥
另外由于黃體酮的影響,可能會加重牙齦原有的問題,引起急性發作。在這種情況下,藥物通常只在口腔局部使用。
03. 患妊娠牙齦瘤
牙齦瘤不是真正的腫瘤,而是局部生長在牙齦上的瘤樣增生。刷牙或吃飯時會引起疼痛和出血,嚴重時會化膿或感染。
乍一看,牙周病只會影響口腔,但細菌引起炎癥后,人體的免疫反應會分泌炎癥物質,隨著循環系統擴散到全身孕婦牙疼怎么辦,還會通過胎盤促進子宮發育宮縮。嚴重的還會有流產、早產、發育不全等可能,媽媽們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這不僅會影響孕婦的飲食和睡眠,還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此外,孕婦在保護牙齒方面常存在以下三個誤區。
誤區一:產后不刷牙
孕期不刷牙、不洗頭,是老一輩坐月子的傳統。所謂“理論”的依據是,在坐月子期間,刷牙會使牙齒松動甚至脫落。但實際上,在孕期和坐月子期間,孕婦牙齒松動是由于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導致牙齦炎或原有牙周炎加重。跟刷牙沒關系!
另外,在懷孕期間,由于胎兒在媽媽體內的發育,骨骼和牙齒的形成和生長恰恰需要大量的鈣和磷,但這些鈣和磷只能從媽媽的飲食和骨骼中吸收。 . 飲食中鈣、磷攝入不足,會導致骨骼缺鈣,骨骼軟化,支撐牙齒的牙槽骨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松動、軟化。如果此時不注意口腔衛生,牙齦炎更容易演變成嚴重的“牙周炎”,導致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誤區二:孕前不治療
在國外,孕婦都知道,在備孕之前,一定要好好洗牙。然而,我國大多數孕婦并沒有這種事前的口腔保健意識——一般情況下,如果懷孕前沒有解決好牙齒問題,在懷孕期間,由于胎兒的關系,即使懷孕了女人有牙齒問題,醫生和孕婦的家人甚至孕婦自己都不會因為擔心影響胎兒而放棄治療。這不僅影響了口腔疾病的治療,也給孕婦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誤區三:過度依賴漱口水
有些孕婦因為自身行動不便,選擇長期使用漱口水;一些牙齒脫落的人,或者行動不便的患者,包括剖腹產后行動不便的婦女,確實可以適當地短時間使用漱口水。流口水,但不要指望用漱口水完全代替刷牙。
漱口水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方便出差的人們,為刷牙受限的情況做準備。漱口水雖然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口腔衛生作用,但是作用非常有限。漱口水只能幫助殺死口腔中的一些細菌,而沒有清潔牙齒的作用。它不能像牙刷和牙線那樣深入到牙齒的角落和牙齒的縫隙中。可見功效的差異。
漱口水的隱患不止于此。要知道我們健康人的口腔內菌群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長期使用漱口水,可能會導致口腔內菌群失調,不利于口腔健康。長期使用漱口水不當還會影響口腔粘膜,損傷味蕾,抑制唾液分泌,引起味覺減退、口干、灼痛等不適癥狀。
孕婦牙痛別緊張,3招教你緩解!
牙痛可分為輕度和重度。不管牙痛的程度如何,我們都建議媽媽們盡早去看醫生,了解自己牙痛的真正原因,才不會小痛變成大病,得不償失。
以下3個小妙招,緩解不適,幫助媽咪度過牙痛的難關!
01.用鹽水漱口
用濃鹽水漱口可緩解牙痛。也可以用棉簽蘸濃鹽水,咬在疼痛的牙齒上,也有止痛的作用。
02.口中含生姜、薄荷等
在牙痛處放一片生姜、薄荷、洋蔥片或花椒片可以止痛。
03. 用冰塊冷藏
將冰敷在牙痛的臉頰處,可以有效降低牙面溫度,收縮血管,止痛。
大多數沒有懷孕經歷的準媽媽都不知道懷孕很容易導致牙齒問題。如果準媽媽因為擔心和顧慮牙科治療對胎兒有影響而不愿就醫,反而會加重癥狀,對準媽媽的身體健康和胎兒的發育都會產生更大的不利影響。大的影響。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問題,應該及時就醫!
希望所有準媽媽身體健康,平安孕育!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