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但是人們比較關注的還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清明掃墓祭祖是我國已久的習俗文化了,人們在清明的時候對祭祀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因為人們對于祭祀的很多方面還是比較講究的。
清明祭祀的講究
清明節是很多人掃墓祭祖的節日,但這其中有很多講究。首先要確定上墳日期和參與人員,不要攜帶外人山上,本家之人去即可,孕婦和不足三月大的嬰兒不宜勞頓奔波。其次供品的準備要根據當地的習俗,數量上要適當,不可過多或太少。然后在合適的時間段去祭拜,天黑之前最好下山,走時莫回頭,也不能互相喊名字。到家后應馬上洗手沐浴,不要馬上去別人家里拜訪,得緩一段時間再出門,避免把晦氣帶到別家。
古代清明習俗
現代跟古代還是存在很多文化差異的,在古代的清明有蕩秋千的習俗,到了現在已經沒有這個習俗了。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祭祀時間可以提前
一般來說,清明上墳是可以提前的,并不一定得當天去。可以提前一周到兩周左右,有的地方,掃墓的時間選擇前三后四,意思是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后四天這一范圍內去掃墓,有的甚至講究前七后八。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要照相;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掃墓時忌嘻笑怒罵、污言穢語;祭祀的貢品未結束前不能吃;孕婦避免掃墓。